1
看了一部小说,觉得名字很有意思,叫《孤独小说家》。这本书是在逛苏州的诚品书店时买的。逛人家书店,什么都不买,觉得理亏,还有这个时代还是需要书店的,于是琳琅满目的书籍之中,不知道最后目光为什么集中到了这本书上,于是收入囊中。囊中羞涩,只买了这一本,更多的却是想,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必要在实体书店中下单,现在的网上书店很方便也很便宜。大概人们依然喜欢各种各样的书店,是一种情怀吧,这种情怀只有在书店里才可以体会,就像道听途说永远没有眼见为实来的开阔一样。
“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这句话是这部小说封面上的一句话,应该算是一句推广语或许说是文艺性质的广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十年前的自己到底有什么梦想呢?最后寻思良久,发现那时候的自己似乎是没有梦想的,真的没有梦想。或许唯一的算点梦想话题的就是埋着头好好读好教科书,然后多考几分,名次不要总那么在后,更甚的或许就是将来能够考一所大学。然后却可怕的发现,我连考哪所大学的愿望都不知道。
2
我们国家教育的缺失或许就是告诉你怎么做,像大多数人一样做就对了,告诉你只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掌握未来,却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告诉你信仰,让你真正的确立一个终生目标,了解你的目标。它却一棍子打死,稀里糊涂的从各种角度,用各种手段向你说明与暗示:读书就对了,其它你不需要明白和了解。以至于到最后,大学成了娱乐的天堂,真正术业的寥寥无几。
因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考上大学,既然考上大学了,理所应当完成了最好的归宿,于是我们放任、懈怠,喝醉酒、谈一场又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我们迷失了,就像一艘失去方向标的船,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虽然马力充足,但却止步不前,因为它压根不知道去往哪里,于是只能在海水里被海水浸泡,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腐朽,直到最后再也没有了挽回的机会。最后从小打造的豪华巨轮,承载着希望的巨轮就这样在日夜消遣、举目无定下变成了一推烂铁,又变回了曾经的样子。
以前我们都很努力,从早到晚,精神上可以疲惫,但学业精益求精。按照目前的年龄,我十年前是没有梦想的,梦想这个词太大,理想这个词又似乎显得太严谨、庄重。如果那时候真的有一种想的话,迫切的想的话,应该是快快长大,因为我讨厌一年如一日的生活,每天面对着黑板,三点一线,生命在这样重复度过中,一天天浪费,就像一条蚯蚓一样,一节节被掐断,一节节败退,可它却依然生龙活虎,游走自如。生命力很顽强,却现在想来,我们都是一群“很听话”的孩子,或许也有好孩子吧。
3
我现在是有梦想的,可是我依然不确定再过十年,我是否依然会把这个梦想紧紧怀揣。但是只突然觉得,有时候一个人真正有所期待,有一个长期坚定的梦想很是满足,不管遇到什么,都不会背离你那个核心的东西。
你因为这个梦想而乐于付出,有时候不计得失,因为这个梦想,而每天生活的很实在,一个人的时候也并不会感到孤独,因为这个梦想,你的心情很少会像沿海的天气,阴晴不定......你可能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很失败,但是你想想这个梦想,你就觉得是一种美,美不胜收,因此其它的事情就不值一提。
每个人似乎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天真烂漫也好,痴人说梦也好,总得有个。有时候听到说“你在在意诗和远方,父母却在苟且”这句话,我就觉得很不自在。为什么要拿父母那一代来压我们这一代?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诗和远方,觉得它重要,就是因为我们不想过父母那样的生活,父母的苟且说到底并不是我们造就的,也不能因为父母的苟且而我们也一定要苟且,那我们和他们又有什么两样?父母之所以可以成为这些人牵强附会的理由,只不过是更能博取大多人的同情心罢了。
记得有句话说:做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一个人就应该诗和远方,过好这一辈的自己,虽然作为个体的我们有诸多的联系,万千的责任,但是如果一种生命不是最终为自己而活着,那它又何必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参与各种是是非非?
我不逃避责任,但我也不会向所谓的道德屈服。道德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而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与我们的教育现状似乎恰恰相反。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大学,没有人会刻意教授你,大学是干嘛的,到底有什么特异功能,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考大学吗?诸如此类,我们最终成为了同质化倾向很严重的群体,浩浩荡荡,曾经有个词叫“万人过独木桥”,而我却突然发现,侥幸走过去的可能死的更惨。
我们都在被动接收,而不是主动接受。我们似乎都生活在一种恐惧里,这种恐惧的后果就是,你学习不好,你就是下等臣民,一辈子碌碌无为。可怕啊!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于是千军万马,埋头苦干,仿佛看到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气势。最后活一片,死一片,侥幸一片,不管哪一种,也都没有什么惊涛骇浪。
4
人生或许是一个个山峦,这座山翻过去了就翻下一座山,下一座山翻过去了,就接着翻下一座,直到你再也没有了力气,于是停于一座山,可能在山脚刚起步,可能在山腰看风景,可能在山顶一览众山小,奄奄一息,等候着归西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如此,每个人都不能够逃避。或许唯一的不同是,你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又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期待。
《孤独小说家》并不是我看过了小说当中最感人的一部,或许并不是非常感人,但或许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作家持续不断写作十年,收获寥寥,但他依然笔耕不辍。终于在连续写作十年后,获得了业界的肯定。或许故事并不是那么的的感人至深,似乎也很平常,但一切平淡无华的背后,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或许一个人的一生就算持续的努力与奋斗,也不一定会得到预想中的成功。而有些人,不仅比你年轻,还比你帅,比你有钱,更重要的是,与你同处一个行业,他取得的成就与得到的肯定,已经远远超过了你。书中有句话说:“他明白,世上有一种人纵使你嫉妒艳羡也始终无法企及。”或许,就是这样吧,那么做好自己,认真做自己,或许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这个世界上肯定有许多人你望而却步,但是你却可以有你的脚步,独一无二的脚步,不是嘛?
小说的最后,主人公终于获得了文学最高奖,获奖感言中,他说:“我想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有被书籍拯救过的经历,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我非常荣幸能一直不舍不弃坚持写到现在,感谢书籍世界带给我的一切。”
或许所谓的初心,都源于此吧。不管是否有所得,它都在我们内心天空海阔,给了我们勇敢飞翔的姿态。或许某一天,我们真的可以飞翔。
这是一本简单的小说,却是每个人真实的生活。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她是正待春天的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