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的晚上,总是会回顾一天发生的事。
那些没有完成的计划都归咎于自己的拖延症。它越来越像是人们偷懒的挡箭牌,每次你都不给它发射出去的机会,又谈何能中靶呢?
拖延症在成为一个热词的当下,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认识到自己存在这个问题,却放纵不去解决。
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拖延症,想做又懒得做,你会发现越拖到最后越不想去干,但这真的是一种很难治的病吗?
韵颊今天晚上看了TED的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里面的有些观点很有趣,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理性决策人”和“及时行乐的猴子”
演讲者Tim Urban先生用诙谐的语言,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我们的大脑里存在着理性决策人和一只猴子。
理性决策人本应该是掌握生活的方向盘的,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接下来应该干什么正事。
但往往总是被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抢走了方向盘,猴子崇尚的是easy and fun(简单与快乐)。通俗的讲,就是干别的让你感到快乐的事,然后把手头上的要紧事……拖着。
这只猴子完全生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记忆,也没有未来的概念。
如果你是一只狗,那这辈子能做到追求简单与快乐的生活是极好的了,但你是人,况且也不生活在原始部落时代。作为现代的人类,你需要正常睡眠,规律饮食,繁衍后代,设想未来,然而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思考,并且能做出人生的长远规划。
既是守护天使又是惊慌怪兽
我们通常会选择安逸与享受,面对那些hard work则选择拖延与逃避。
当然合理的休息与轻松愉快的闲暇时光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意味着两者会有重叠部分。
然而一旦追求快乐的时光超出合理范围之外,这里活动的范围被称之“黑暗操场”,这样的快乐不是你应得的,这里的空气充满了内疚、恐惧、焦虑和自我憎恨。而这些情绪是大多数拖延症患者都普遍存在的。
那你什么时候会被逼着去做hard things 呢?就是当那个在黑暗时刻,一直注视和支持着你的守护天使,又被称为惊慌怪兽出现的时候。
他往往出现在你的deadline即将到期、你有当众出丑的风险和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的时候。
他也是猴子最害怕看见的。
然后就是一个字,赶。
期末熬夜通宵备考,还自我安慰式地发条朋友圈说自己看过凌晨某点的校园;用三天的时间写完90页的论文,结果被校长批评极其差劲(so bad);来不及做作业的就胡乱一抄,你怎么就不想想自己坐在图书馆里只是一个摆设呢?刷微博,看You to be视频,朋友圈时不时地去翻一翻,原来你的拖延,你的时间就花在这些“简单快乐”的事情上了。
长期拖延和短期拖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拖延是没有截止日期的,比如说看望家人、锻炼身体、脱离某段不适合的感情关系或者维系感情,它和艺术创作不同,艺术类的工作通过拼尽全力和长期发展是日后才能慢慢看见成效的,比如完成一件艺术作品。
这些长期拖延是没有后果限制的,所以他也使绝大多数人深受其折磨。长期拖延里并不会出现惊慌怪兽,因为并不具备唤醒他的条件。
这些拖延会让人们觉得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人们沮丧的不是没有实现他们的梦想,而是他们根本没有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一些拖延的东西,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反观自身,我们真正在拖延什么,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任务,我们也要警惕及时行乐的猴子,因为他更多发生在没有截止日期的时候。
有自己的拖延的东西,但又能掌控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让人抑郁与悔恨。拖延症是一种病,但,能治。
解药是自己给的,方法也在自己手上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知乎和百度里搜索过“如何摆脱拖延症?”
解答很多,文章也很多,我觉得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比如设置番茄钟、提前写好计划等等。
但这些所谓的方法都太形式主义了,道理其实都懂,关键是行动不起来。
所以我认为要克服拖延症,事在人为,主要靠自律。
自律其实是一个很虚的词。小的时候每次放学父母会监督你按时写家庭作业,但学历越高,你越能感受到知识的学习都来源自身,大学里你上课玩手机,课后作业抄同学答案,没人来监督你的时候,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蒋方舟在《东京一年》里说:“很多人认为‘自律’是自我压抑的结果,‘存天理,灭人欲’,变成一个苦行僧。但其实自律不是压抑之后的被动选择,而是个体意识的主动选择。自律的人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冲动和外界标准的冲突,然后开始主动调整自己。调整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控制力的练习。”
钥匙在自己的手上,只要你想,都一定能打开属于自己的梦想之门。
拖延症这病,究其原因,就是你还没有那么渴望到达目的地,没有这种冲动,所以你选择,拖着。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