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 着 诗 歌 看 世 界!
学百科知识
让诗歌学的更轻松!
诗文解析: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词句注释】
1、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2、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高堂: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
4、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5、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6、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
7、季深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
8、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9、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诗人介绍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李白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要写这么狂放的诗?
李白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这时候已经是李白“赐金放还”八年之久。
李白这个才高八斗的大诗仙,在现代,怎么说也是个文化名人,在诗作领域还是个专家。为什么会被”赐金放还”呢?
话说八年前,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可是李白这个人不会阿谀奉承,也不喜巴结权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死脑筋,不变通“。
所以李白很快就遭到权贵的排斥,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之后,李白就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的道路,带着他的诗一路奔向远方。
而这一年,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此时,他已经52岁了。
从25岁仗剑东游,到44岁被赐金放还,人生已然过去半百,仕途依旧无望,多的只是鬓角的白发和满腔的怨愤。
想想当年的”我辈岂是蓬蒿人“,又想想当年”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都已无望。
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说是酒后吐真言,借着酒势,面对挚交的朋友,李白无法再控制内心的激情,一首《将进酒》吟诵出千古绝唱。
所以,李白的这首诗,并不只是像普通年轻人一样,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看到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渐渐老去,而自己的理想抱负却已经没有希望,胸中的郁闷与无奈,伴着杯杯美酒,化成了呐喊与宣泄。并且更加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哪怕终生不能出人头地,也绝对不趋附权贵。
杯中的酒,一杯敬自由,一杯敬自己那颗骄傲的心。
古代的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有人说李白是个酒仙,他很多的诗作都是在酒后所写。甚至他一次失败的婚姻也是因为过于爱喝酒,媳妇离他而去。
古人是不是都爱喝酒呢?为什么古人动不动就是千杯不归,三碗不过岗?
按照我们现在的酒来说,随便一瓶五浪液,茅台,三碗下去,准都趴下了。
那是因为古人的酒啊,有玄妙!!!
妙在古人喝酒度数低、器皿小、爱夸张。
中国最早的酒属于发酵酒,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时酿造工艺还未完全定型,但基本都是采用以曲蘖作为糖化发酵剂进行酿制的。酒精度一般在5%左右。在中国存在历史较长的发酵酒主要是黄酒、葡萄酒,而米酒属于黄酒的一种。
米酒是古人最主要的酒精饮品。
米酒度数非常低,甚至比我们现在喝的葡萄酒度数还要低,所以啊,古人才能动不动拿碗喝。也才敢动不动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现在一些少数民族还在喝这样的米酒,比如苗族、瑶族等等。去到一些苗寨,必须要先喝三碗酒才能进寨子的。
这种酒低酌慢饮,酒精刺激神经中枢,使兴奋中心缓缦形成,所以古人不会一下醉倒,而会慢慢跟着酒劲,摇头晃脑,吟诗作对,谈古赋今。
而对于李白这样爱喝酒的人,在古代统称为”酒人“。
《史记》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首次得及“酒人”。
而古人又按照”酒人“的酒德、饮行、风藻,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沈溺于恶秽。
李白自然是为上上等”酒人“,自称”酒圣“。李白《月下独酌》诗云:“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后世之陶渊明也被称为”酒圣“,酒后更见真性情,饮酒不失德,不迷乱心性,相反更见高尚情操、美好德行。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古人喝酒除了几个朋友相互小酌之外,一般还能去哪里呢?
这不得不说到”酒馆“。
酒馆又有酒楼、酒店、酒家等称谓,在古代,泛指酒食店。
有记载的酒馆最早在商代,《古史考》说姜尚微时,“屠牛之朝歌,卖饮于孟津”。
唐宋时期,酒店空前繁荣起来,不仅有专门喝酒吃肉的酒馆,还有”茶酒馆“、”包子酒店、“宅子酒店(”门外装饿如官仕住宅)、“散酒店”(普通酒店)等等。
酒馆门口会插上“酒旗”,这样古人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酒馆,哪里只是普通的小客栈了。
《水浒》中好汉武松乘醉以“五环步,鸳鸯脚”踢翻蒋门神的精彩故事,发生在孟州道快活要酒店。且看书描述:武松“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持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古代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之后吟诗作对,当时喝酒之后,还有很多的活动,比如“行酒令”。
酒令也称行令饮酒,是酒席上饮酒时助兴劝饮的一种游戏。
酒令的产生可上溯到东周时代。
有一句成语叫“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云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中。’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共卮曰:‘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这其实就是一则最古老的酒类故事。
而真正的酒令兴盛于唐代。主要有流觞传花类、猜拳、掷骰子、猜枚、骨牌、猜谜语、文字游戏等等。
而诗人之间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文字游戏和猜谜语了。
饮酒场合.时机.方式
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最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最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
东西方的酒文化对比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酒大部分都是蒸馏酒,那么让我们越过重洋去看看,西方人喝的都是什么酒呢?
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西方除了葡萄酒,知名的酒还有伏特加、白兰地、啤酒、威士忌、冰酒等等。
在酒器上,古代中国人更喜欢以瓷器、青铜器和漆器为酒器,其中又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代表。
而在遥远的西方,他们更喜欢用透明的玻璃杯,像现在我们熟知的高脚杯,讲究透明,这样更便于观察酒的颜色和档次。
在饮酒的习俗上,中国人更看重的是人。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顺序。酒桌文化和礼仪往往更为重要。
而西方人,更看重的是酒本身。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而另外一些欧洲国家喜好的啤酒文化在现代也更多的注入了酒吧文化中去。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关于酒的文化,说的包子姐姐都想去喝一小口了,就不知道包子姐姐喝了酒之后,也能不能做出一首诗呢?
哈哈…………
友情提示:未成人不得饮酒以及进入酒吧等场所!
要乖乖的哦。
另外《将进酒》网上所有的版本中,包子姐姐最喜欢的就是陈涌海的弹唱版本。也推荐一下,可自行百度。
陈涌海,这位摇滚歌手,是北大物理系86级学生,科学家乐手,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窦唯的最新专辑《山水清音图》担任吉他手。陈涌海演唱的《将进酒》被好友无意之间上传到网上,很快就破了千万的播放量,还因此上过2012年的网络春晚,人称"摇滚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