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
观影闲谈随笔
#梦回盛唐,关于孤独、执念、爱或被爱#
第一次知道长恨歌,是初二。只抄写过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知道是在晚唐有个叫白居易的通俗诗人,一改通俗的文风,根据史料,写了一段关于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
也是在初中,室友之问——如果能穿越,你想去哪个朝代?我说大唐。
当时,全然只因想一睹盛世盛景,一览才子豪情,一会大唐风流。
今天去看了妖猫传,整个片子,脉络走向非常清晰,环环相扣,铺设悬念,一一解疑。
开篇有些玄幻和刺激。黑猫的灵异,女子的柔媚妖娆,幻术的玄妙…气氛渲染到位。
妖猫出现,附身,下蛊,杀戮…
妖猫附身之人——春琴与丽香,都是娇媚却可怜的弱女子,是各自爱情里的牺牲品,被爱时欢愉,被弃时无助。至始至终,妖猫在报复的同时,也有意引导着空海和白乐天一探杨贵妃之死的究竟,牵动整个故事的剧情主线。妖猫的刻意铺设,在白乐天和空海的问答中有了答案。
「为什么是我」
「因为三十年了,还一直心系贵妃的只有你」
附身的人,一定得是春琴和丽香。为何?并不只是因为与陈云樵有关,还因为她们的境遇,与妖猫想要传达的贵妃之死类似。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也正为了这个相似,所以春琴必然会死,必然会死于她所爱之人、死于弃她之人——陈云樵之手,必然是被勒死。
但这仍然只是铺垫。所以在我以为陈府已然清静之时,在我以为陈云樵与春琴将琴瑟和谐之时,妖猫仍旧挡不住心邪心魔,操纵人心,让霓裳羽衣舞重现、陈云樵勒死春琴,而陈云樵的结局,也失了心神,疯了。
“别埋我,地下冷。”
这是春琴临终之言。
这也是她比杨贵妃幸运的一点——起码有人听见了她的这声无力的哀求,即便是无力回天的旁人。
但此时此刻,也许春琴所象征的早已不只是她个人,谁说得清她最后残留的几分意识来自于谁?她的这句话更像是杨贵妃在饮下那杯蛊酒之时、在棺木中苏醒却无力逃出来时内心的挣扎与绝望的嘶吼,更像是为杨贵妃请求。
活埋地底,才是妖猫的怨念和心魔。
开始,有几个点我都疑惑。
为何在阿部仲麻侣离开之前,杨玉环要追问他极乐之宴上未尽之言?
又为何在假死之前,杨玉环听闻玄宗白头偕老之约时,几欲落泪,眼神里的伤怀藏不住?
还想知道是何种缘故能让一只猫有如此深重的怨念,可如此残忍地杀戮报复。
但当空海了然道出那句
“将死之时,是连爱的话也听不到了。”因为杨玉环明白自己无力摆脱终将一死的命运,也许料到了自己即将来临的结局,所以内心的不安与对于背弃的恐慌,让她希望再能听见啊部的表白,再能感受到被爱的温暖。但她发现,将死之人,是听不到了。
当白乐天愤懑不平“她是如何怀着未知和重逢的希望去死的?”
陡然明白杨玉环那盈眶的泪水因何而来。
当我知道妖猫是白龙所化时,一切的矛盾疑问都逐渐有了答案。
孤独?执念?爱?
为什么说是孤独呢?因为杨玉环觉得孤独,白龙觉得孤独。不是未曾拥有的孤独,而是曾经拥有的孤独,已然失去,不可复得,加以心神俱伤。
这种孤独,是那种旷野辽阔却寂寂无声,在风雨欲来阴霾笼罩的苍茫之间单有你一人的孤独。是千军万马兵临城下的孤立无援。
杨玉环的孤独,并非因六宫清冷,而在于所爱之人最终时刻的背弃。就如妖猫挟春琴而问陈云樵是否要救她时,陈云樵毫不犹豫地舍弃、仓促只身逃跑的回答所带来的打击。最冷酷、也最无情。
玄宗生生世世之约仍在耳边,却为国为江山为自己,选择了用欺骗的方式处死杨玉环,不愿意背负背信弃义无情无义的罪名。用一杯蛊酒来告别,用一生长情之约来欺瞒,是最残忍的方式。但无需更多,即便杨玉环不知道这是一个骗局,在棺木中苏醒后的无助也已经足够让杨玉环万念俱灰,击碎她所有的信念,毫无保留。
也许在棺木中刚刚醒来,杨玉环对重逢的期待仍在,对玄宗之爱仍旧分毫未减,对玄宗仍旧抱有希冀。可当费尽周折都无法推开沉重的棺盖时,她内心,是难以置信?还是恍然明白?
磨破双手而留下的血迹中淌出的刺骨痛意、彻骨寒凉,在她歇斯底里的嘶哑叫喊中表露了几分呢?
即便妖猫听见了,白龙听懂了,可她在乎的是,玄宗没听懂,又或者说,懂装不懂。
即便后来双泪垂,两鬓霜,但终归舍弃了就是舍弃了。回到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而白龙的孤独,在于丹龙的离弃,也在于那份对贵妃深沉痴迷的爱意。
“我知道,我只是不舍”。
自欺欺人,张牙舞爪,不过是不愿相信,害怕听见真相的自保,想要留一丝幻想,想要留一点自尊。空海怜惜,想伸手安抚一下妖猫时,却反被狠狠划伤。
这一幕,无意说妖猫狠决,而是无限放大了白龙内心极度的孤独与不安。他害怕受伤,所以要竖起一身的刺,吓退每一个靠近的人。因为见过人心的黑暗与背叛,承受过背叛带来的伤痛,所以白龙给自己的内心砌着厚实坚固的围墙。
人人都道玄宗之爱在于让杨玉环宠贯六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让其与众不同,玄宗之爱在于为杨玉环放弃朝堂放弃江山社稷,玄宗之爱在于将爱昭告天下。于是,我就信以为真,认为玄宗的帝王之爱与诸王不同,爱得轰轰烈烈、纯粹真挚、奋不顾身。但妖猫传所言不同,他说玄宗之爱,也不过凉薄,难逃人心善恶,难逃私心恻隐。
「帝王的极乐之宴在于掌控所有人」
就如影片当中念白“也许杨玉环早已料到自己的境遇,大唐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但衰败时,帝国将不再需要她。”正因如此,故而白头偕老最后只是杨玉环一人的执念。杨玉环也就成了帝国的牺牲品。
但就如杨贵妃对李白说的那句 “大唐有了你,才是真的盛唐。”
大唐,也因为有杨玉环,才算盛唐。
而白龙之爱,与贵妃的初见便有渊源。
“哪怕别人对自己一丝一毫的好,都应该加倍回报”。
也许是因那枚翠翘?也许是因贵人这样一番话?总之她之所言成了日后白龙甘当妖猫的肇始,也成了后来三十年里困住白龙的执念。
其实,除了孤独。影片中还令人深思的就是——执念。
执念铸心魔,凡俗不可破。
人人都有,无人可免。有渴望和期待,便会有执念。
白居易的执念是写好长恨歌,当然不只是指单纯一首诗,而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故事,一段绮丽缠绵壮烈的爱情,他渴望用笔墨让贵妃再活一次。空海的执念,是找到师父所言的无上密——如何长生不老而没有痛苦。而白龙的执念,便不过是为因活埋而死去的杨贵妃讨得一份公道…
孤独和执念在影片当中有着密不可分的某种关系。因为执念,选择孤独,选择独自坚守。
所以杨贵妃死了三十多年后,白乐天穷其半生谱写长恨歌,雪地里轻纱加身,终日为求一字;空海远赴重洋为无上密而来,只身独往,险些丧命;白龙甘愿匍匐在一只灵畜身上,玄幻地度过三十年…
而也就因为这份执念,我感到格外感动。
你不是白乐天,也不是空海,自然不会成为白龙。但你会有执念,会孤独,会有痴迷,会有冲动。
“莫笑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大抵便如此。有了这份执念,生出全份的痴心,成为半个痴人。有了痴,人物才更鲜活灵动,故事才有了人情味儿。
当杨贵妃之死真相大白,也就是结束的时候到了。
白居易终成长恨歌,却已然无谓可否名留史册,他爽朗疏阔“一字不改,假是假的,情却是真的。”什么情?玄宗与贵妃之爱情,白乐天对贵妃遭遇的愤懑之情,以及,藏于笔墨间不为众人知的那段痴情。
空海终入青龙寺,却在此前自己就参透了无上密之玄机——大唐是没有能使人长生不老、没有痛苦的无上密的,世间也没有。
唯一能让自己解除痛苦的方式不过是“释怀、放下执念、内心平静”。
我猜测,这或许就是空海要告诉丹龙的话——不再痛苦的办法。
也是为何那个母亲面对风雨雷电,却依然能做到安静、平和。
空海说于贵妃的生死间参透了无上密?何以。也许是在白龙说出那句“我不在那个身体里已经很久了”的时候,空海告诉他“这也是贵妃要告诉你的”。也许那一刻,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白龙终于释怀,脱离了妖猫的躯体,做回了白鹤少年。再一次,玩起了幻术。
故事到这里,其实,当白龙化作白鹤旋空的那一刻,属于妖猫的故事就结束了。
但影片没有终止。他继续讲述关于长恨歌关于无上密的结局。
我想,如果就此终结了,反而能给观众更大的留白。
这大概是陈凯歌的让步,他向观众做出的无声的妥协,也可能是他的偏执。
譬如在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开篇是梨园戏台,收尾便求个照应,再回到梨园,让影片留个完整的印象。
所以白乐天和空海在长安街上的那番谈话,也许是为了照应开头抛出的关于长恨歌和无上密的悬念,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但转念间,我又想,这何尝不是一种赘述呢。这也许也是一个才情焕然之人在努力地向观影者做出解释,怕被指责故弄玄机,更怕遍寻大地知己难觅,怕别人不能懂他的这份感情。
中间两次,眼泪止也止不住。一次是看见杨贵妃棺盖上的斑斑血迹;一次,是妖猫奔向树下巧笑倩兮的杨玉环。一次为绝望生孤冷,一次为深爱出幻觉。
两者,都是大伤。
最后,
感谢剧组倾力呈现!
作为观众
应该珍惜善待,而非任意批评。
只谈影片,不论历史,不辩解,不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