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𣁦一(1912—1969),原名徐福全,孝义市楼东村人。自幼家贫,父母早亡,9岁刮土熬盐,聊以为生,饱尝人间辛酸。12岁拜著名形意拳师武玉山为师习武,师傅见他天资聪颖,习练刻苦,不吝珠玉,诚心传授。福全年17便名闻乡里,尤以十四处打法和鸳鸯脚,令人叫绝。30年代初,阎锡山政权苛捐杂税,鱼肉百姓,人民苦不堪言,福全因拒交盐税,拳伤差吏,离乡浪迹江湖。期间,他四处拜师访友,拜识已古稀之年的形意巨擘李复贞,又结同门拳师李春贵,六合拳师王书茂和李永柱,少林拳师侯二牛等,求艺索技于名家高手。为了学艺与人搏击不怕打伤,江湖上送绰号“毛骡子”。
“七•七”事变后,福全弘扬中华武士不受外侮,反对凌辱的武德,抛弃田园庐舍,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组建了“平介游击独立营”转战汾阳、平遥、介休、孝义、交口、文水各县,开展平原作战,屡创日军。日军曾悬赏万元捉拿他。民国29年(1940)刘少奇路过晋中,福全受命护送通过铁路线。刘少奇顺手掏出烟盒,亲书“三人一十八,文武全第一”,从此更名徐𣁦一。因他双手使枪弹无虚发,被誉为”神枪徐”。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将他的抗日斗争事迹与武术生涯揉合一起,演义成传奇,“徐瞎子(他左眼失明)的腿,王兴的嘴”至今人们尤津津乐道。
徐𣁦一在抗日战争期间,因负伤在山东养伤时,又拜闻名豫鲁的少林拳师郭乐维门下,后又学习八卦、太极、通臂、螳螂拳。他取诸家精华,独树一帜。晚年,对散手拳法进行了整理,集各派劲技,编排成新套路,重编手法口诀,定名“杂式拳”,攻防合理,动作连贯,刚柔相济,一气呵成,风格独特。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陈盛甫给予很高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曾护送过刘少奇,又去北京看望过刘少奇,1969年受到“造反派”的揪斗,被流弹击中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