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优酷转了条内容质量相对较高的视频到朋友圈,本来以为就内容的质量,又是在晚上9点多这个大多数人相对较为空闲,睡觉又太早的时间点去发,应该多少会引起一些朋友的思考与讨论,然而洗了个澡回来又等了快1个小时,平日里热闹非凡的朋友圈居然收不到一条有真实探讨意向的评论,一副就我自己在嗨的即视感。
不死心的我到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去问了几个朋友说:“你看没看我朋友圈转的那个视频,内容很不错哦!”
得到的回复大概是这样的:“嗯,看了,但是看视频要流量啊,我流量不多,以后再看吧。”
或者是这样的:“我点进去了,但是居然要先看30s广告,我就关掉了。”
甚至还有这样的:“又不是小电影,有啥好看的......”
好吧,作为一只理智的产品汪,我们在看到我们的“对象”(没错,就是对象)向我们委婉的表达“劳资就是不看你,怎么着?”这种杀伤力Max+的输出时候,确实应该静下心来理性的分析下其中的1234的。
首先,我们或多或少还是得承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已经不再是那个“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信息的传播有了本质上的改变,甚至通过一些手段能做到将事情在舆论上颠倒是非的地步,你没看到我们伟大的新闻联播开播到现在将近40年一直保持坚挺吗?因此信息的传播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对了传播渠道,你希望传达的信息将会更精准的传播到你的对象手里。
其次,场景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地铁传媒广告的话来说就是:“场景决定未来!”是的,场景决定了你不会在吃饭的时候思考你早上上完厕所后应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擦PP;场景决定了你一发完工资就发现购物车里面那一个个妖艳贱货变得格外妖娆;当然场景也决定了,我手机没流量了,所以不好意思,我看不了视频。
接着就是信息与你对象的契合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位,你的内容是针对什么人群什么对象的,他们喜欢看的内容有什么共通点吗,怎么去产出更符合你对象口味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很多中老年人喜欢转发一些毫无根据的养生健康文章,但是当你真的正经的跟他们聊医学健康知识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听,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养生的健康文章触发了一些他们在“学习成本不高的基础上,能比周围人多懂一些”的传播点。当然也正是因为定位,才会出现“我就喜欢看小电影,干嘛要看你那个什么鬼......”
最后来讲讲触发门槛,当然上面的3点其实严格意义上都可以说算是用户的获取门槛之一,这里主要讲的是当你的“对象”已经准备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场景跟看起来还算不错的你发生点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时,还有什么是横在你们最后的障碍。或许只是因为你今天晚饭吃的韭菜饺加榴莲酥,或许你只是缺少一颗神奇的蓝色药丸,又或许,只是你居然要我先看30s广告,还是送餐时间不准时的美团外卖广告,负分滚粗!
随着人们可支配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的内容也越来越往这个趋势去发展,仿佛你写一篇大几千字的文章、用的语句稍微正式一点、再配上几个图表,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阅读障碍了。只是,在“用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这个基础上,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下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去输出,需要去输出的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