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一个很清晰又很模糊的概念,什么是认知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写的: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光讲理论是不是没什么感觉,那么举个简单例子,我爸是60年代出生的,在我爸二十来岁出来打拼,那时候是九几年,那时候我爸也到过东莞一家工厂打过工,干了一段时间也做了个小主管,但是那时候九几年,那时候在我爸妈他们的认知里,在工厂上班哪有在老家教书稳定,教书那是铁饭碗,就回了老家继续当老师。
现在我在东莞的一家公司上班,我爸过来就经常拿他的故事来感慨当年要是在东莞继续干下去说不准我就是个富二代了。这件事情无关对错,这只能说是在那时候爸妈他们做出了当时能给他们选择的最优解。9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三个十年,90年代初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促使了中国私有企业迅速发展,1998年更是风气云涌的一年,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启。
人们对于认知上的水平差异叫做认知差。2020年疫情来临之后,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赚钱上,现在的赚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要你能生产出来你就赚钱的年代,2020年是靠认知差赚钱的年代。
什么是认知差:
第一个例子其实最直接,就是这道题我知道怎么解你不知道,你想要知道答案要么花时间寻找,要么给点好处我教你。这就是认知差最简单的模型。
第二个例子是进入股市那些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他们所看到的都是别人想给他们看到的,殊不知股市是个零和游戏,跟打麻将一样有人赚就一定有人掏钱。或许你能挣到其他水平一致的牌友的钱,但是肯定赚不到钱老手的钱。
第三个例子就像海参哥,“我年入百万,我有几十个天猫店”想赚钱的人往往挠破头皮也想不出怎么挣钱想通过交学费获得他人的认知水平走上一个台阶也就成了人家的韭菜。
说到这就会有个疑问,怎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期最为推荐的一本书就是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是谁可能不认识但是大家应该都认识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穷查理宝典里提到的核心是多元思维模型。书中有个例子是这么写的:
我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终的财务状况;这张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了。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将会真正地慎重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
这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感悟:
第一、做任何投资不是别人告诉你哪个哪个挣钱你就去投,互联网时代每天成千上万的信息,如何在这些信息中找到你需要的这需要你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判断这条信息是否有用,而不是人云亦云。你得为自己所作出的决策承受相应的代价而别人并不能也不会帮你承受。
第二、当你只有20次机会,每个决策那必然得慎重考虑。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需要试错,但是试错不代表干就完了,每次决策收到的反馈必须归纳总结成为下次决策的参考而非每次都是一头雾水开始一头雾水结束。
第三、辅助你作出决策的核心是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基础学科的运用。完成一个事情,除了要有完整、清晰的逻辑思路,还需要多种元素进行融合,比如:人的资源、物钱的资源、时机大环境等。这就像完成一个陶瓷的制作,除了有执行的图纸,陶瓷还需要泥,这就相当于是物钱相关的资源。而水就像是人需要把泥组合起来,陶瓷的烧制需要合适的温度,速度,这就像看不见的时机与背景环境,而陶瓷上的雕琢就像是对事情细节的处理。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也极其重要。所以,一个项目,除了要有可能实现的规划,还需要充足的人力准备、事情分解分层、方法论支持、流程制度激励支持、稳定明确的责权分解说明,还要有应急方案与思路。这样的做起事来,才可行云流水,事半功倍。完型融合思维模型可以应用在:事情的执行、思考事物产生原因、预测人的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