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 叔本华
翻译:韦启昌
今年以来,对从前钟爱的各类小说渐渐感觉意兴阑珊起来。上周末在KINDLE 上网购了本电子版的哲学书《人生的智慧》。原本只是打算作为通勤路上的消遣读物,顺便学点哲学知识。
没想到这本哲学书,不仅逻辑丝丝入扣、用词精确流畅,让我一翻开就欲罢不能。我抓紧一切空余时间阅读,其间要标注和反复体会,今天终于读到最末一页。此时颇感满足,内心充盈着阅读好书后的幸福与安宁。
阅读过程没舍得听音乐,唯恐漏掉一个字。
全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世俗生活甚为接近: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及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没有居高俯临的说教,各类错综复杂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本书深刻透彻的讨论后,变得非常清晰、简明。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书,其中的思想在浮躁的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全书分六章。探讨了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人所展现的表象、建议和格言及人生的各个阶段。其中,建议和格言探讨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从我个人阅读的角度来看,除了在最后一章“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对老年生活的描述和讨论觉得有点悲观外,别的内容都感觉非常客观、或许冷峻,然而人生确实如此啊。或许等我暮年后再回首,也会赞成叔本华的老年阶段的理念。
现把我喜欢的《人生的智慧》语句摘录如下,时时读,时时欣赏佳作,领悟精神。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是不可能。
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我们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赖我们的健康。…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
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的影响。
人自身内在的贫乏导致了外在财富的贫乏。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含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痛苦(匮乏)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底层的劳动阶层与匮乏(痛苦)进行着永恒的斗争,而有钱的上流社会却旷日持久地与无聊进行一场堪称绝望的搏斗。
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愚蠢的人饱受无聊之苦。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即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没有精神思想消遣的闲暇就是死亡。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从他人那里,或者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
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一个人的自身拥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
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类快乐,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备的是哪一种能力而定。
一个人在拥有财产方面能否得到满足是由一个人所期待得到的财产和自己已经实际拥有的之间的关系决定。
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
他人的看法就其本身来说,对我们的幸福并非至关重要……要是太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那就是抬举他们了。
骄傲是发自内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而虚荣则是从外在、因而是间接地努力试图获得这一敬重。因此,虚荣使人健谈,但骄傲却让人沉默。
名誉是外在的良心,而良心是内在的名誉。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在名族荣誉的问题上,力量是唯一的裁决者,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一般来说,名声到来越迟,维持的时间就越长久,因为任何优秀的东西都只能慢慢地成熟。
名声总是逃离追逐它的人,但却会尾随对它不在意的人……最真实的名声,是流传身后的名声。
从幸福学的角度看,名声只是喂养我们骄傲和虚荣心的异常稀罕、昂贵的食物;除此之外,它就什么都不是了。
每个人为着自己的缘故都有必要发挥自己最出色的素质。
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
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人生的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
精神的安宁是幸福的构成基础……能够自得其乐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取暖…而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
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与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除,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最好的办法是能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
对任何关乎我们痛苦和快乐的事情都应该以理性和判断力去观察和考虑,不应该让思考掺杂着想象,因为想象没有能力对事情作出判断。
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应抱持一种尽量客观、求实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它们。
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规定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
为克服困难、阻碍而努力和奋斗是人的一种需要。持久满意所引致的无所欠缺会带来停滞不动,这将会令人无法忍受。排除障碍和困难可以让人享受到充分的乐趣。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
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就像月亮和驼背人——总是露出其中一面。
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应注意不要评估太高。
跟我们已经与之绝交的朋友重归于好是一种软弱的行为,为此软弱我们终将付出代价。
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相互侵吞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
我们不能让一个人完全放任自流地自我发展。每一个人都需要借助概念和格言以获得指引。
藏拙遮丑是可以的,但冒充优越却没有理由。
真实不虚的友谊有着这样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着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厉害关系的同情。
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的愚蠢和无能。
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不可以期望得到这种待遇。
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对此作出弥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相当困难的。
要想让别人相信他的看法,那他就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他的看法表达出来。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私事视为秘密。凡是我们相熟朋友无法亲眼看到的事情,都不要让他们知道。
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把一个人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
考虑将要发生什么需要洞察力;而看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需要感官而已。
一定程度的腼腆畏惧对于我们在这一世界的生存是必需的。
人生的后半部分,犹如一个乐段的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少了奋斗和追求,但却包含了更多的安宁和平和。
青年时代,我们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一个人只有活到老年,才能对生活获得一个完整、连贯的表象认识,尤其能全面认清楚生活的虚无本质。
耄耋之年的根本特征是希望破灭、幻象消失了——而在之前幻象赋予生活一种魅力,激励我们展开活动与追求。
无聊并不必然伴随着老年的孤独,无聊只是必然伴随着那些除了感官享受和社交乐趣以外,别无其他乐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