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开始写文字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年初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每周在贴吧更新一篇帖子,坚持了二个月,实在找不出要写的题材,自己慢慢的放弃了
放弃两个月后在简书看见很多简友的分享,又有了想要开始写的冲动。年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写1000字,一开始觉得并不难,好像不知不觉就写了1000字,后来越来越难,实在坚持不下去,就自己放弃了。
现在重新审视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500字,写了两天后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又去看简书里的文章。大家都在说输入和输出,我细想发现自己不是没有输入,只是没有有效输入。
几乎所有的人都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或者刷微博,而了解的这些知识点和信息也是零碎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对某个话题很有认识,等到真正提笔开始写这个主题时,往往三两句就说完了,再想说的深一点,就会觉得吃力,想要分析其原因时更是不知所云。这些零散的输入就是无效的,对个人来说,只是认同作者的观点,而却不能转化自己的观点。
有效输入还是要从读书开始,但是回想起自己读过的书,除了小说还记得个别故事情节,其他的几乎都不记得。这也算是无效输入,因为真的只能叫翻书,跟看书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当朋友问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最多也就能回答“还可以吧”。
在没有持续的有效输入时,写作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便坚持写,也只能写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而我们都是普通人,经历着普通的事儿,所以写成的故事也就显得平淡如水。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写作的乐趣,因为每天都是差不多的生活模式,即便你觉得不同,当提笔写下来时也觉得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