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阵因为队友出长差,我和慢慢一直待在爷爷奶奶家。
慢慢的餐椅背靠着一面白墙。
吃饭的时候,总有一些食物被甩到墙上去。
豆腐会留下一块油印子,西蓝花如果用力过猛的话,会蹭上一片绿油油,面条偶尔粘上一根半根,南瓜和红薯最不客气,一来就是一大坨。
吃完饭奶奶负责善后,所以我一直没有注意过有什么不妥(奶奶干活儿比我靠谱)。
一直到梅雨天,白墙上长了好多颜色各异的毛毛和霉斑,南方的同学你们懂的。
我有点替慢慢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奶奶说,只要他坐餐椅里面高高兴兴的吃饭,脏点乱点怕什么。
等我们回了北京,爷爷自己把那面墙重新粉刷了一遍。
二
刚添辅食的时候,每次回娘家,都会因为加盐还是不加盐,跟我妈进行新一轮的抗争。
道理讲不通,我也不再纠结,干起了伺候皇帝用膳太监的活儿——只要在娘家,娃入口的东西,我提前先尝一嘴。
有一回我妈用一只鸽子熬汤,拿汤煮了一碗小面条。我尝了尝,有一丝丝咸。就问她,是不是偷偷放盐了?
我妈一听立刻就炸了,说肉炖出来的汤本来就有味道,她要是放盐了遭天打雷劈。
我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估计她被我识破几回觉得没有胜算自己好不容易认输了,又被冤枉一次,态度难免过激。
后来跟婆婆说玩笑话,提起这件事。我婆婆说,当初听你讲了孩子小加盐对肝肾不好,医生也是这么说,我就从来没放过。
然后认真说了一句:
慢慢是男孩子啊,肾多重要。
三
开始扶站扶走,好像是十个月的时候。
然后马上就开始自己试探着走,甩开膀子,三步就倒。
我们同月龄的群里都说,这个状态一来,很快就能独立行走。群里最猛的一个娃,从摇晃着走两步到真正能走,一共就用了一周。
虽然会走路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我还是忍不住很盼望。
然后他的这个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中途发了一次高烧,接着就彻底一步都不走,死活要继续留在爬行动物界混。
一直到一岁零一个月的某一天,我们在公园,慢慢照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满地乱爬,周围有小朋友在吃东西,我看到他的馋样有点不忍,从包里翻了一颗海棠出来。
依然处在爬行状态的他拿着海棠,默默想了想,然后站了起来,突然就开始自己走路。
历史课上说人类祖先开始直立行走是一个大事件,因为从此解放了双手。
我从自己儿子身上get到了这个道理。
四
天气好的时候,吃完早饭收拾完毕,我们一家三口都出门。
爸爸去上班,我们去公园溜达。
那时候慢慢刚刚学会走路,一上午他的活动就是四处走走,瞧瞧,摸摸,尝尝。
但是不管在做什么,只要方圆十米以内有人在吃东西,就会迅速凑过去,让人怀疑他的大脑是双核的,其中一个处理器专门负责搜寻跟吃有关的信息,只要一有更新,立刻提升到第一优先级。
有一次是一个陌生的老太太带着小孙子,掏出一盒子葡萄,让娃趴在自己膝头,刚要给葡萄剥皮——
慢慢看见了,火速赶过去,干脆利落的把人家娃扒拉开,很自然的靠过去,张嘴示意老太太,“我已经准备好被投喂了谢谢您啦么么哒。”
自来熟到这个程度,我在无语的同时也是服气的。
毕竟在拼脸皮这方面,也算是家族的一大进步不是?
五
这两年我们都是老家北京两地跑,第二次回北京的时候,小区里已经按照不同月龄划分成了好几个溜娃圈。
圈子里的人互相早已混熟,患有交新朋友恐惧症的我带着慢慢硬着头皮想打开局面。
没想到他迅速成名,原因有二,一个是吃,一个是拉。
只要开始分享食物环节,他就开始迈开小腿四处流窜,不声不响的猫过去,占据有利位置之后就安静的守在那里,一口一口不停歇,直到别人手里的东西被消灭干净,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喂食点,吃完这个奶奶的苹果,还有那个妈妈的一大桶泡芙,吃完泡芙,还有小饼干……
搞得别人很诧异:
——你家娃怎么胃口这么好,平常也吃这么多吗。
——是啊是啊,他早晨起来先喝二百五的奶,吃一大碗面条,再加一个苹果。
——那现在吃了这些零食午饭应该会受影响吧
——我也希望他会,你看他都这么胖了。。。
玩不了多久就看见他躲在一边憋红了脸默默使劲,过去看看小屁股,赶紧拖回家换尿不湿。
——你们要回家啦,东西不带走吗?
——不用不用,我们待会还回来。
——怎么每天都碰见他拉粑粑?
——他一天要拉四到六次,基数大所以几率高啊
——啊,拉这么多,会不会有问题?
呵呵,吃那么多,能不这么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