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是看着古天乐和李若彤得神雕侠侣长大得。论长相,论气度实在是这几版神雕里最好看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年纪还小,十几岁得少女关注的都是俊男美女刻骨的情爱,奇妙的武侠世界,和有趣的人物。
记得的画面都是杨过和小龙女或幸福或伤感的依偎,互诉衷肠。还有眼花缭乱的武功剑法,老顽童如何出来捣乱,以及杨过带着小郭襄去冒险等等这些极具趣味和感性的片段。
这几天放假在家,实在无事可做,前些日子适逢陈晓和陈妍希大婚,使得我翻出了他们俩拍的新版神雕侠侣,原本是想当笑话看看。毕竟小笼包版的姑姑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所以我也趁着这个清闲得当口翻出来打磨时间。不过竟然也看的颇为津津有味,陈晓得长相还行,小笼包虽然顶着两个鸡腿有点难看,但当我不把她想象成美若天仙的姑姑而只是当成是一个墓里出来的无知少女,也就开始看的欣欣然了。
这一次再看神雕我发现和以前看的时候关注的地方都不同了。我不再苛求演员的容貌。我开始关注这个本身被翻拍过很多遍的故事,很多被忽略的东西都让我很有感触。
翻拍的神雕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爱情故事一一讲述。有些贴合原著的故事看来不错,有些创编的就有些牵强附会,比如黄岛主和狼女梅超风的故事。但总算故事的主线还在,还算瑕不掩瑜。
在主线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有好几点:
第一处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心胸豁达,大仁大义。
当杨过的世界观还没形成的时候,幸亏遇到了郭靖。他在杨过得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杨过为了一己私仇来刺杀郭靖,郭靖用他坦荡得胸怀教会杨过,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当襄阳告急,夫妻二人虽然感情深厚但也能忍痛作出选择。二人可以留着郭靖有用之身死守襄阳而让黄蓉挺身赴死,他们眼中情爱是小,国民为重。虽然并未在朝廷中有一官半职,但每当二人谈论襄阳最后能不能守得住的时候,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言传身教,终于将杨过一身的血液换洗一遍,放下执着,终能彻悟。得黄蓉赞他胸怀宽大,舍己为人万分难得。
在这样的年代不管是当代大侠或是贩夫走卒,在国家山河飘摇之际,能挺身而出就是英雄豪杰,而当今社会中最缺乏得,仁义礼智信在武侠世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杨过行侠仗义但却不敢以大侠自居,只让人叫他神雕侠。在他眼里绝世武功不算什么,还要有信仰的人才能成为大侠。我们想想自己曾经都有过一个武侠梦,可到如今不要说信仰,连梦都不敢做了。
第二处让我叫好的就是剧中杨过敢于抗争,不遵从理教而磨灭人欲。
过儿和姑姑在武林大会上再相聚,风光无限被众人羡慕,但当人知道俩人身为师徒却妄图结合的时候,所有人的祝福都变了。善良的人试图拆散他们,恶毒的人就恶意中伤,极尽无耻的揣摩和嘲讽。
彼时的宋朝注重礼教大防,孀妇不能再嫁,师徒不能成婚。可是这又是谁定的规矩?我正义善良,从不害人,何以要娶一个教过我武功的女人就是错尽绝尽?
幸亏杨过至情至性,他对这样的规矩就是不服气,书中他一句话说的真好:"我们没做错什么。我们没有杀人。姑姑教我武功可是我偏要她当我的妻子,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她做我妻子。"杨过坚定,勇敢,在这件事上从来都不动摇,虽然二人历尽波折、分别很久,但终成眷属、佳话。
礼教的约束让多少人被逼分离,有多少人害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而选择放弃。可是若是为了别人的目光而要放弃我所爱,所知的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折磨,放弃所爱的你日后想起来会不会夜夜后悔?
第三处很玄。我体会了命运的无常和幸运,或许不完美的人生才完美。
我读书少,看过几部武侠里面,确实喜欢金庸的故事。尤其这部神雕,故事里的人都有自己的苦,自己的乐。没有完全顺畅的人生,东邪早年丧妻、晚年孤独。西毒中年丧子、晚年疯癫。王重阳一生得不到所爱,南帝被戴了绿帽子还出了家,北丐貌似连点感情生活都没有,李莫愁被辜负,一生为情所困。郭襄在花开之期得遇杨过反累的一生孤苦。而我们故事的主角杨过不仅在少年就断了一条手臂还三番两次和小龙女一起中毒,每次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其中最美满的人物就是中年的黄蓉和郭靖了,声望宏大,儿女双全,可是就算这样的他们在书中也是双双守城战死襄阳的结局。
可这样的故事让我看到生活中处处是苦,也处处是乐,命运就是这样无常,上一秒是好下一秒就是坏。我们无法抱怨命运,只能往前。但就像主角们中毒以后,我们每过一天日子就少一天,每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相爱。彼此更加珍惜,这样的一对比怨怼一生夫妻强过许多。少了手臂的人是不完整的,可是这样不完美的人,磨砺了任性减去了年少的轻狂,被岁月洗礼十六年,重新遇见爱人后,什么都被治愈了。
生命太短,人生中有很多的不完美,很多的遗憾。但我们可以选择接下来的每一天怎么来度过。把我想要过的生活现在就开始努力去过,我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就去做,我喜欢的东西不要等到以后再拥有。无能为力的事情我心怀平常心。这样虽然以后人生还是不完美,可是我已经尽力让我的每一天都完美了。
我想的很多,但觉得说出来的并不深刻,也不知道怎么叙述,实在是自己的功底不够。以后会好好的努力,也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推崇金庸,书中这等格局和见识年少时我竟半点也没领悟,我相信等我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迟暮,那时候再读神雕就又是另一番光景了,或许那时候文章能更有逻辑,也能说出些金玉良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