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3057 字 | 建议阅读 6 分钟
6月,我读了两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书的结构很清晰,容易读,不过,里面的每个思维错误,每读一次就让我揪心一次。
看来自己以为的自己,还差得有点远,里面讲的很多思维陷阱,我现在还是会犯,甚至经常犯,即便读完了书,还是会无意识的犯。
只是,读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知道有哪些错误,自己又是如何犯的错,当知道了这样的思考路径后,以后就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尽量避免。
这两本书摆在一起看,我们就会发现都是在讲一个主题——思维错误,当然标题和副标题还是很吸引人的,可真的把104个错误读完了,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所以说,读书本身不一定都是轻松加愉快的事,至少在不小心发现了自己的缺失时,是很不愉快的。
1.清醒思考
先来讲个《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里的比较著名的故事:
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被邀请到哪里,但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说:“”我压根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这个思维错误就是——司机的知识,换句话说,叫。
这个故事在查理·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里也讲过,对投资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查理芒格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而这个思维错误,我们很多人都有,巴菲特后来在论述投资里提到了另一个概念,叫“能力圈”,就是与这个思维错误对应的。
“能力圈”,是指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扩大这个范围,而不是妄想超出这个圈子做根本做不到的事,这个能力也是投资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另外一个故事是:
一只狐狸偷偷地靠近一裸葡萄树,渴望地盯看树上熟得发紫的大葡萄。它拿前爪撑看树干,伸长脖子,想摘几串葡萄,可葡萄太高了。它恼怒地想再次试试它的运气,它纵身跃起,但扑了个空。第三回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跳——又扑空了,它背朝下摔在地上,而葡萄树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动一下。狐狸耸耸鼻子,说:‘我觉得它们还没熟透,我不喜欢酸葡萄。’‘它骄傲地昂首走回了森林里。
古希腊寓言大师伊索的这则寓言描绘了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也就是狐狸曾经的打算与结果不符,狐狸有3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失调):(l)它最终还是想办法摘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摘不到葡萄;(3)事后作出别的解释。最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换句话说,大脑里同时出现了两种矛盾的想法,让心里感觉不舒服。
解决这个矛盾的通常办法就是说谎,也就是另作解释,让自己舒服一点。
承认自己不行,很难做到,更不要说继续坚持想其它办法做到了。我们更常见的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然后,换个事情去做。
2.明智行动
同样的,在《明智行动的一书》里,也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比如:
一个男人被送到医生那里治病。医生切开了他的动脉,大约有半升的血喷出,那个男人陷入昏迷。第二天医生又给他放了5次血,在第3次的时候血已经不能喷出,于是医生将一个充满热气的玻璃烧瓶放在伤口上,利用杯内和外界的空气压力差将血吸了出来。于是这个男人身上留下6道伤口,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然后医生将医蛙放在伤口处,医蛭慢慢地吸血,当它们身体鼓到快被血撑爆时,医生再换上新的饥饿的医蛭。就这样治疗3个月后病人出院―当然前提是病人还活着。
直到19世纪这种治疗方式都是很常见的。这一放血疗法基于身体的’‘体液学说“。根据这种学说,所有的疾病都源于四种体液的不平衡―黄胆汁、黑胆汁、私液和血液,而像座疮、哮喘、糖尿病、癫痈、瘟疫、脑出血、结核病以及其他上百种疾病都是由于体内血液过多造成的,所以要放血治疗。仅在19世纪30年弋去国就用了4000多万只医蛭。这种体液学说统治了医学界200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存在如此长的时间,何况这完全是荒诞无稽的学说,大多数病人被证明如果没有接受放血治疗身体会更好一一而且医生们对这一点也毫不隐瞒。
这就是著名的——放血治疗法。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这样的方法如长的时间都没有被证伪?
是的。我们以为我们都是很文明的现代人,可实际上,我们的真实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太多。
再比如这个心理学实验:
90年代,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为两组女学生互相传接篮球拍了录像。一组女生穿黑色丁恤衫,另外一组穿白色的。这一视频在YouTube上输入“the Monkey Business Illusion'‘就可搜索到,如果你现在可以上网,那就不要再往下读,先去看看这个视频吧。当时参加实验的人要求看着这一视频数出穿白色丁恤衫的女生接了多少次球。
在视频中间发生了很奇怪的事情:一名装扮成大猩猩的学生走到运动场中间,猛拍自己的胸脯,然后溜之大吉。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参加实验的人被问到是否注意到了不寻常的事情,也就是是否看到了大猩猩,有一半的人惊讶地摇头,大猩猩?什么大猩猩?这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是心理学上最著名的实验之一,验证了所谓的”注意力错觉“:我们认为没有错过任何在视野范围之内发生的事清,但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自身所关注的部分——在这个实验里是接球次数,而我们没有关注的内容可能就像大猩猩那样外形庞大而且显眼,但它却在我们眼皮底下溜走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眼睛有时看到的只是我们经过筛选看到的,而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我们的看似在控制我们的大脑,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大脑的奴隶而已。
3 融合
上面都是说的故事,那是不是当我们看了这两本书,知道了这些故事,赞同了作者的观点就能清晰思考并明智行动了?
还不行。两本书都是讲的概念,以及对概念的反对论据,换句话说,作者只是重点说了一方面,就是我们可能具有的那些思维陷阱,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做到,只是每一小节提到了一下。
而综合看起来,有的思维错误,是因为长久以来的生物进化而产生的,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一时半会儿真的不好改变,我们只能说尽力避免出现,因为从结果上看,确实导致了一些不好的结果,但是有的思维错误本身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比如,认知失调后撒谎。
还有假装知道的能力,假装知道有时也会有一定的好处的,就是我们信心不足时,让自己看上去可以应对一些事。而赫拉利·尤瓦尔在《未来简史》里说的——虚构的能力,其实也是从这里出发的,能说这一定都是错误的?
所以说,我们不能片面的以为,看见副标题——成功决策必须必满的52中思维陷阱——就认为,只有完全克服了这些错误后,才能决策,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绝对做到的,我们只能相对做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度而已。
这个度,我认为就是融合思考和行动。
不要看书名写的是行动,而实际上,都只是对思维错误的一个解释和阐述,把这两本书当成类似思维的工具书指导书更好。
可以时不时的提醒一下自己,是不是又犯了这些错误,自己是如何犯的。
事实上,思维错误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人就是会不断犯错的,但是关键是犯错了能修正回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边行动边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想,而忘记了去做。
| 持续践行
读完这两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因为犯错才成为人,但要尽量避免犯错,这才是清晰的思考和最明智的行动。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