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题库建设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部分。在此之前,也认为建设题库是一项很好的尝试和改革,而今却不再如此认为。原因来自于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家有一小女就读于国内一所985高校,正值今年毕业考研,其备考时间较短,应考仓促,又因其学校专业考试采取题库出题的方式,所以她复习便采取了演习真题的套路。在我看来,这样的备考方式考试的结果成功与否只能交给运气。而且如此学习对专业能力的提升帮助也不大。我做如此判断,是因为女儿上大学时,我就叮嘱其一定要反复阅读教材,做到融会贯通。事实上,她并未听取我的建议,因此在我看来她的学习始终未在“道”上。自然今日考研结果如何,也就无法肯定。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状况是每临考试,老师大多要划定范围,亦或给出指定复习题。学生平时疏于读书,甚至翘课成风,于是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找到平日学习用功一点的同学,借来或复印一套复习题,用考前的一个晚上突击一背,无论会与不会,考试就能轻松过关。如此情况完成了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还有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泄题,完成考试不公平。为解决这类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试题库。
试题库的诞生是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类问题。但同时也放弃了这个环节对教师道德教育的机会。
从总体看,试题库要很好的发挥作用,题库需要有足够量的试题,如果不达到一定量,采用题库命题,无异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复习题。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相反会养成学生投机取巧的习惯。
我不赞成题库的改革方式还因为,题库要逐年累积才能建成一定的量。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以往的考试题恐怕已经很难考核当下学生应该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如果要保证考核与知识和技术与时俱进,就必须适时淘汰过旧的试题,以三到五年的试题积累作为试题库,其实也是变相的为学生提供复习范围。
在我看来,试题库改革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治本之策。高校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应该在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上,目标在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上。也就是要保证学生真的能生成能力上。能力生成的前提一定是知识与知识要建立起联系,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知识与学生自身建立起联系。也就是说知识、学生、生活三位一体,融会贯通,才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正能力。做不到这一点,能力无从谈起。
形成这样的能力,关键在老师的引导。教师没有这样的意识,学生就更难做到了。
从这个角度看,题库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们痛恨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指向的是分数而非能力,它除了教会学生急功近利外再无他用。荀子曾说过“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意思就是真正的学习是到能做出来才停止。如此看来,应试教育大多是教育的半截子工程。还有应试教育是学问与人二分的,所以学生把学习视为负担,痛苦万分。这也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应该使人因为获取知识而快乐。
好的教育一定是灵动的、鲜活的、生命化的,生命化的状态就是不断的发展变化,被教育所化的学生也一定是不断进步、不断向上、不断成长的。以教条的、本本化的、僵死的、长时间不变的试题来考察受教育者的鲜活的生命状态,是很难得到真实的、准确的结果的。
基于此,我没法赞成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建设题库。我更希望高校教育管理者更多在提升教师素质上下功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