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秩序的缺失,表现在某些人所谓的存在焦虑或存在恐惧等主观状况上。基本上,它是一种对生存的恐惧,一种生命没有意义、不值得继续的感觉。——《心流》
秩序的缺失与否在于人的内心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价值感的失去导致的失序,让人陷入混乱之中。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摆烂“,便是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伴随而来的是控制感的下降。失去了价值感和控制感,就失去了支付人们行动的心理能量。
但是,应当认识到的是人本身就是喜欢赋予意义的动物。而这个世界最初并不存在所谓的意义。苹果之所以叫做“苹果“,是因为人类对一种甜甜的,长在树上的,红色的或者绿色的,圆圆的,可以食用的东西下了定义。这是”绿“,那是”红“,人类不断地赋予物质名字来指代背后的含义,并进行操作和表达。这种赋予意义的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生一件事,人们会进行评估,”好事?坏事?“。可是,事件和物质本身便没有任何正负的倾向。
确实,赋予意义,让人们的生活更有秩序感,人们遵守着交通规则,看到红灯意味着要停下来,看到绿灯意味着可以前行,意义的背后是人们给自己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指导着人们做出行动,并提供安全感。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任何行为规则,他的世界中所有的规则都需要塑造,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过去经验的习得,那么当他遇到一个新的情境,或者说情境发生变化不再是他以为的那样进行时,他就会不知所措。就像一个人顺着台阶走,走到某一处,突然没有了下一层台阶,而前面是无尽的混乱和黑暗。
无助、惊吓、恐惧、焦虑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就是自闭症儿童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比常人更加严重的内在失序,所以在外界看来,他们固守某一秩序,某一种生活日常。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整个内在世界的崩溃。
重建内在的秩序是所有人的课题。我们不断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感、恐惧感,在无序中重新找到秩序,找到一个定点和生活的主心轴。一个方法就是赋予意义。我们通过把某个东西设定成目标,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我们把自己不断重复在做的事情当成是工作,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径,那么无聊和空虚感似乎就会下降许多;我们识别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事情,从而做出选择。通过在世界中贴标签,我们让自己过去的行为得以解释,现在的行为得以延续,未来的行为得以规划和期许。
所以,赋予意义是有意义的。但是,别忘了,世界所有本身是无意义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有其自己的运作规则,且这些规则混乱无序。有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它合理的部分就在于指出了,当人过于看重这些意义时,就会产生执念,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就像狮子过分要紧牙关,反而把自己的牙齿崩掉了。过分追求,并要求事情一定要发生,刻意就恰恰违背了自然规律。
那我们就不努力,不认真了吗?当然不是。但这似乎是一个矛盾。是的,新的无序又产生了。要想解开这个矛盾,我们就要意识到人赋予意义是为了降低内心的无序,除此之外便没有了。我们通过设定目标找到了自己行动的方向,并不是同通过设定目标而达到目标。因为“达到目标”是要个体付出行动加上复杂的其他因素才能实现的。我们通过赋予意义而让世界看起来更加有序,就像给地球套上经纬线,给空间设立一个东南西北。所以,我们努力、我们认真,只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