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单的了解下蒙氏和独立成长。
先来看下几幅漫画
你的生活中遇到的哪种情况多一点呢图片上半部分还是图片的下半部分
图片的下半部分在隔代育儿中特别常见
题外话作为一个85后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我有一颗放飞自我的心所以那时我一直想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
接下来先用一段视频镇楼一个20个月大的宝宝爱迪生看看他的一天又是怎样的呢视频13分钟请慢慢欣赏!
打开视频之前大家可以预想一下20个月的娃能干些什么呢
爱迪生是一个全蒙环境下的宝宝。他家的环境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他的身心发展。而他的妈妈,肚里怀着二宝,但是看她带孩子是不是看上去很轻松。扪心自问,当你家孩子要拿易碎器皿,要参与厨房劳动,把菜搅得到处都是,要自己穿衣可是又穿不好,你会怎么做呢……阻止还是帮到底还是授之以渔……
独立成长,看似简单,但是有时我们真得能做到吗?
上面的视频最有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文字内容主要分五部分:
一.蒙氏的独立成长论
二.成人眼里的terrible2
三.独立成长的障碍
四.我们的职责
五.在放开双手,做个“懒”父母之前
六.好了,可以放开双手了
蒙氏的独立成长论基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一,独立成长,必须生理独立。——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独立成长,必须能够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
人的一生,独立成长的路也许可以概括成这样:
从身体独立开始→心智独立→社交独立→经济独立,最终全面独立。
二.成人眼里的terrible2
terrible2,更甚,还有horrible3[捂脸],大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两岁三岁狗都嫌”。他们到处“惹是生非”,一不留神就情绪崩溃,面对突然变换的“小恶魔”,老母亲们想跳楼的心都有是他们没有错。
从一个生命诞生起,孩子就有一股追求独立的最原始动力,来支持着自己对世界的探索和与父母的互动。一开始由于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还没有成长,无法独立生存,他必须靠他人照料,提供给他生存的必需品,才能一天天长大。受限于动作、认知等能力,这股动力还不太容易表现出来。
可是他们在努力。你看!他们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不仅是孩子天天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而是自然发展的内驱力。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强大的力量后,最早的对抗就开始了——“不”、“不要”、“这是我的”……他们向所有人宣告:让我自己来!
这就是他们的独立意志。
什么是terrible2?那是我们一直忽视的这股力量某一天突然强大到深深震慑到了我们,我们就开始给它冠以“可怕的两岁”这个看似有点让人抓狂的名字。可怕的两岁其实是从不太可怕的一岁内,到有点可怕的两岁内发展到非常可怕的两岁。如果我们有耐心有智慧,这个可怕的两岁可能不会那么糟。如果焦躁无视,那么就会远远不止可怕的两岁,将来还会有可怕的三岁四岁五岁六岁七岁八岁……一百岁。
terrible2正是处在意志独立诞生之际。它是自我独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三、独立成长的障碍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当儿童长大到能够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与成人之间的矛盾也就开始了。即使一个成人确实爱他的孩子,但他的内心仍然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儿童的行为如果与成人的需要不一致,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限制。
孩子独立的最大障碍,其实是父母。斯坦福前教务长Julie曾在TED演讲中提及过度养育,虽然她叙述的对象是那些上了学的孩子们,但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过度养育也是很普遍。正如上面那些漫画的下半部分,过度保护,过度决策,过度禁止等等,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但到底是爱还是害呢?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还记得么?(美国留学生的番茄炒蛋)。好心酸,我们是否也要成为这样“无私奉献”的父母……
曾经分享这个视频时看哭了一波人泪点低者慎入
四、我们的职责
蒙氏教育法里有很多关于独立性方方面面的表述,这里就不一一引用。现在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巨婴”,从娱乐圈到体育界到普通家庭,更甚还有大学生弑母种种可悲事例,作为养育人真的该醒醒。
三月芦薇草:
那我们对孩子的职责,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忘记带给孩子们光明,放开束缚他们的双手,给他们适当的正确的指引。
回想溪溪的20多个月,我就是一个“懒”妈妈,从溪溪会爬到走到跳,我几乎都是随他去。
我们出去遛弯,经常一条路走两个小时才到家,虽然正经走只要半小时。路上,他会去捡石头,去泥坑里走走,摸摸商店的门和墙,在不平整的铺路石上摇一摇,上下台阶N多次,最近又喜欢不停得上台阶,然后跳下来……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玩,都是他自我学习的过程,以前我们一直说牵着蜗牛散步,不如说是蜗牛牵着我们散步。
曾经听过一句话,父母越“无为”,孩子越“有为”。就好像表面上看,蒙氏父母都很心大,啥都放手孩子去做,孩子的综合发展都非常棒。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家庭生活中,你看到的是一个妈妈让孩子自己吃饭,孩子把食物撒得满地都是的“无为”。
你没有看到的是,这个妈妈为孩子进行了很多的抓握训练,来帮助他精细动作的发展。
这样的“无为”,比放着动画片、亲自动手给孩子喂饭的“有为”,难n多倍。
你看到的是一个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太熟练地系鞋带,却一直冷眼旁观的“无为”。
你没有看到的是,这个妈妈多次扼住自己内心的冲动,提醒自己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再等一等,给他多一点时间。
这样的“无为”,比一边抱怨“教你这么多遍还不会”,一边不耐烦地为孩子系上鞋带的“有为”,难n多倍。
其实,“无为”是表面上看似无为。真正要做到,需要家长付出努力,也就是要“有为”。
这种有为的“无为”,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作为。
五、在放开双手,做个“懒”父母之前
一切没有准备的懒都是耍流氓。
「Mom,help me do it myself!」「妈妈,帮我,让我能自己做!」
「Neverhelpachildwithataskatwhichhefeelshecansucceed.」「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帮他做。」
这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做演讲时经常提及的两句话。那在做到这两句话的标准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事情。
(1)准备一颗耐心,允许孩子慢吞吞。
孩子做事情总是很慢。吃饭慢,走路慢,穿衣服也慢……有的时候,他们就是快不起来。勺子用得不熟练,走路走不稳,扣子也扣得慢。有的时候,他们就是想要慢一点。散步时被一群蚂蚁吸引而停下,穿衣服的时候又忽然开始玩衣服上的线头……
而我们是多么地不屑于等一等孩子呀。
吃饭慢,就喂。走路慢,就抱。穿衣服慢,那就帮他穿。更甚,动作慢了,就对他生气,对他大呼小叫……好可怜的娃[捂脸]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前进的步调。如果不是必须要快的情况,请允许孩子慢下来。孩子慢下来后专注的样子,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插播
我朋友嫌她家闺女慢,那小丫头就说:我们小孩就是慢的,不慢怎么叫小孩
(2)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密码,随着月龄的增加,差异性会越来越大。有的婴幼儿大动作发展明显较快,而语言发展则稍显滞后,有的则相反。他们或许在某一个阶段进步明显,又在下一个阶段发展缓慢,因此父母们不需要过分紧张、焦虑,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去发展,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简而言之,不要横向比,要的是纵向比。
在这点上特别是几个孩子在一起有的爬的慢了有的说话晚了有些老母亲的心态就会有些不平衡[捂脸]
淡定淡定!!!
(2)观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
蒙特梭利认为,为了建立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须把人作为个体进行大量的、精确的、合理的观察,重点是观察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情况,因为这段时期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年龄。
用心的观察,能让我们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调整自己的言行,排除阻碍发展孩子的障碍。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时我还没宝宝,同学家的宝宝刚满4个月。晚饭时,一群大人围在茶几前吃饭聊天,小宝宝被放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小宝宝会自己扭呀扭得移动身体,但是幅度很小。我不时会回看他一眼,以防他掉下去。突然,他开始哼唧,其他人就开始催促宝宝妈妈,快点,宝宝饿得哼哼了。但离他最近的我觉得不是,他的身体一直在往上挪,这时,头正好顶到了靠垫,我觉得可能是这个靠垫的原因。于是,我轻轻得把靠垫取走了,小宝宝瞬间就停止了哼唧,继续挪丫挪。
观察是蒙氏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观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时时存在。观察除了可以排除障碍,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可以做什么,他准备好要做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察到他内在的发展驱动力使他能够做哪些事情。
但仅仅是观察还是不够的,在观察之后我们需要作出反思和回顾,再就这些回顾对孩子的需求作出回应,于是便有如下模式:
观察-回顾-回应(儿童)-再观察-再回顾-再回应(如此循环)
其中“回应儿童”是指:示范,提供意识点,提供新的挑战。
那我们来看看蒙氏老师观察的要素,以供参考。
a.适应发展需求的选择。
在完备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需求。如果一个环境是完备的,那么孩子们在其中就可以自由的作出适应他们发展需求的选择。
孩子的发展需求是什么?是动作协调性,语言,感官精致化,内在秩序感的需求等。他们独立选择,重复,专注其中,如此我们便会观察到变化的产生。
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刚刚来到教室环境,他被试管除法的工作所吸引,那么这个便不是适应他发展的选择,而是被这个工作的外表所吸引。
这时老师需要帮助这个孩子找到适应他发展需求的兴趣点,吸引他的注意,帮助他独立使用,并可以长时间专注其中。所以当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来到蒙氏教室的环境中,我们为他首先提供的是日常生活区的工作,是迎合他所处的动作协调敏感期的需求。我们提供给他大量的语言,是迎合他所处的语言敏感期的需求。我们提供合适的挑战,不至太难让他产生挫败感,也不至太简单让他容易分散注意力。除此以外,我们提供足够长的不被打断的时间。所以概括成三点需要思考:1.兴趣点;2.合适的挑战;3.足够的时间。
b.孩子是如何选择这个工作的。
这是在老师建议下孩子才做的工作吗?这是孩子受别的孩子影响才选择的工作吗?这是来自老师的示范,而非孩子自己选择的工作吗?孩子是否独立选择的这个工作?或许这是一个老师昨天示范的工作,孩子今天自己选择来做的。
c.重复。
孩子是否超过一遍以上地重复做这个工作?重复可以是在同一天内,也可以是隔天进行。或许孩子只重复了工作中的一部分动作。又或许孩子在不同工作中重复了相似的动作,比如:洗桌子&擦亮镜子。
d.专注力。
孩子做同一个工作持续了多长时间?3-4分钟不算是较长的专注时间。20分钟的专注时间较长。我们通过观察到孩子身体的静止,并无其他多余的动作,而专心于他眼前的工作来判断他是否有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
当我们观察到“独立的选择”,“重复”,和“专注力”的时候,我们便知道孩子做了适应他发展需求的选择,我们便知道了接下来该提供他什么。即便有时在孩子身上的这些现象并不明显,我们也可以通过猜测,提供示范,观察孩子对示范的反应,再作出回顾和反思。
(4)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她认为,如果儿童被置于一个有利于他们自然发展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按自己的需要、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来行动,他们就会显现出惊人的特性和智慧。
蒙台梭利对“有准备的环境”提出过以下标准和要求: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蒙氏教室有蒙氏教室的国际标准,而蒙氏家庭也有蒙氏家庭自己的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指的不是面积、装修、硬件。唯一检验家庭环境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刺激孩子自主性潜能的发展,也就是你所布置的环境孩子是否能自主的工作,独立的工作、自由的工作、专注的工作,当然还有孩子是否喜欢。
比如,将宝宝自己可以取用的东西放的低矮一些,将他擦手的毛巾挂的和他的身高一般高,茶几的抽屉里,收起那些你觉得不能让他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放些杯垫,茶叶罐,纸杯,甚至是宝宝剪刀,所以,我家从来不用安全扣;在厨房的矮柜里也可以放些不易碎的小一些的锅碗瓢盆,开辟宝宝厨房角等等。
题外话
有一种环境准备,叫围栏。
宝宝会爬了以后,探索范围就大了。很多家庭会用围栏,缩小他的活动空间以保证安全。
但是,在一些蒙氏家庭,围栏不是用来围孩子的,而是用来隔挡危险物品的,这样不必缩小空间孩子依然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到处探索。
如果家庭条件实在有限,那就从宝宝的玩具环境开始。玩具也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让宝宝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并且知道归位。省得老母亲总跟在后面说收好收好放回去。
这是我家的玩具呈放。没有再买玩具柜,就利用空置的衣柜。
柜子外面,是溪溪最近常玩的玩具,柜子里的下两层,他可以自由选择几样玩具来替换外面的玩具。上层他够不到,我就放些暂时不看的书和不是当下玩的玩具。这间屋子的另一头,我会放磁力片和积木,就当是建构角了。
现在的溪宝自己会选玩具然后玩好后无需我提醒自觉归位再也不是一地乱
环境可大可小,只有在适宜的环境里,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得去探索,去发展。
当然,蒙氏里的家庭大环境布置是非常有讲究的,但是在不离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在这里不详述,推荐一本书,尹亚楠的《蒙台梭利家庭方案》,适合0-3岁。
六、好了,可以放开双手了
放开双手并不意味着,我把孩子丢到环境中就不管了。我们把“过度保护,过度帮助,过度禁止,过度决策”换成“耐心,鼓励,引导,信任”。
就像开始那些漫画的上半部分,那才是爱。
补充
t2的娃常常动不动就会情绪崩溃
那我们来看看蒙氏老师面对脾气娃会做些什么以供参考
1)先尝试给他一个拥抱。让他知道,他仍然是被接纳的。
2)确保小盆友处在安全的位置,旁边没有可能伤害他的东西,桌椅等。
3)允许小盆友发泄他的情绪,并等待他平静下来。等待的过程一直陪在宝宝身边,而不是置之不理,即使他不接受拥抱,把老师推开。
4)等待小盆友平静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需要手动干预,可以用球赛解说的方式和他对话。就是描述我们看到的、宝宝的行为、反应、我们的行为。
举个栗子:再不出门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但宝宝还是不肯穿衣服。我们没办法等到他完全平静下来,必须要帮他把衣服穿好。我们可以这样说:“宝宝你不想自己穿上衣服。妈妈需要帮助你。妈妈会轻轻把你的手抬起来,把袖子套上。我看到你捏着拳头,硬着手臂,不愿意伸进袖子。妈妈会轻轻地帮你把袖子套上......"
5)孩子平静之后,描述孩子的情绪。“刚刚你很难受,你很不喜欢那样对吗?所以你很愤怒。”
6)进行补救。比如捡起被撒气扔在地上的教具。
补救不包括强迫或给孩子压力让他道歉。如果不是出于真心的歉意、而是为了尽快了结而道歉,并没有任何意义。但这不是说道歉不重要,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更有效的办法是给他示范道歉。如果宝宝动手打了别的小盆友,我们可以对他说,“我们去看看那个小盆友现在怎么样了。”然后到被打的小盆友面前,我们自己做示范:“对不起,宝宝伤害你了。一定很疼。现在怎么样了?”
over
这是2-3岁娃的特点扔东西搬重物[奸笑]所以知道他会有这么一出就让他扔吧扔的东西家长可以藏点起来
关于蒙氏考证目前权威的是AMIAMS其次是国内的CMS
蒙氏证书里专业性最高和含金量最高的是AMI,它是蒙台梭利后代办的,属于国际认证,有了它,全世界的蒙氏都是你碗里的菜[偷笑]。
分四阶段AMI0-3/AMI3-6/AMI6-12
/AMI12-18每一阶段又分助教证和主教证。
AMI的压力特别特别大,至少需要三年的寒暑假时间,它是我见过最严谨的考证培训。培训期间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知识面也会从解剖学,人类学讲到蒙氏实操,教具都得实物画图,尺寸必须分毫不差,作业也是超多等等,每天睡觉四五个小时好像已经很奢侈。如果你想脱胎换骨一下,可以去尝试
6个月的实操训练+十多篇essay写作+大部头工作手册的制作+3个月的观察实习+期末的只有一次重考机会的期末考试。
AMI培训中心有五个深圳,北京,重庆,杭州,台北
其次是AMS美国认证,他是一个考了AMI的美国人办的,也是被嫡长子AMI认可的,全世界通用。
它的课程和美国人的性格很像,活泼有衍生,没那么一板一眼。它分AMS0-3和AMS3-6,两个月的理论+9个月的实习。压力比AMI小很多,如果想系统学习蒙氏又想有高薪,可以考虑
最后是CMS,是国内认证。
它分两阶段CMS0-3和CMS3-6。
每个阶段分初级证,中级证,高级证。3个月课程,课程里除了蒙氏基础理论和实操,还会有中国特色小儿推拿。初遇蒙氏,可以考虑CMS。
以上都可以在官网报名参加。
ami-china.org这是AMI的官网
http://www.montessori-china.org/ 这是CMS的官网
AMS好像各个地区的培训机构都会有网站可以百度下
社会上关于收拾还有专门的课程
娃还小东西应该还不算多先把娃的东西分门别类收拾好建立物品归属空间感和秩序感
大人的东西要怎么收拾就很难说了
突然想起昨天有漏掉的一个疑问
我现在来补充
关于手的敏感期
其实,手部发展本身是一个非常持久的事,从指尖到手掌到手腕到大小臂,各个环节都需要重复很多“工作”才能得以发展。
像扔书/玩具什么的,一方面是手部需要这些动作来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力量,一方面还有空间感在发展,里外大小高低等等。
还有一个题外话,就是蒙台梭利老奶奶留下的敏感期只有6个。
作为最正统严谨的培训AMI(蒙氏老奶奶后代创办的),把老奶奶的理念完全复制下来,培训内容从未变过。敏感期20年前是6个,现在依然是6个。
至于现在那么多敏感期怎么来的了,我也不知道。但大家可以了解下这6个祖传的重点大方向。
语言敏感期(0-6+)
秩序敏感期(1-3)
感官精细化敏感期(0-5)
动作协调敏感期(1.5-4)
社会行为敏感期(2.5-6)
小物品敏感期(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