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刺猬法则”: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互相拥抱,但是辗转反侧都不能使他们睡得舒服——因为彼此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于是,两只刺猬就彼此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因为距离太远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有时候我们将友情中太多的理所当然当成一种习惯,习惯对方的隐忍,习惯对方的包容,习惯对方的维护,却忘记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这种累积的习惯,最终会变成友谊完结的罪魁祸首。因为朋友的包容和维护是出于爱和渴望得到同等对待的期待,而不是用来肆意挥霍,一旦无法得到同等的回报,曾经的包容都可以回收,这是止损的最佳良药。
美国心里学硕士邓肯说过: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除非是特别信任、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否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其他的交往,逾越了这个距离,都会让人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这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要保持舒适恰当的安全距离。
而朋友相处,除了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更多地,是保持独立的“心灵距离”。因为再好的朋友,相互之间也是独立的个体,过多地干涉对方的生活,彼此之间毫无秘密,容易引起厌烦和摩擦。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予对方绝对的私密空间和舒适的安全距离是维持友情保鲜的长久之道。
所谓健康的友情关系,要平等,要势均力敌,也要彼此尊重。就像张钧甯和陈意涵的友情:她们一起旅游冒险、一起运动健身、一起打拼奋斗。两人一起跨过三十岁,嬉笑打闹,彼此扶持;一起分享恋爱时的甜蜜时光;一起鼓励走过失意时的落寞难堪。甚至大呼:“男人太不可靠了,只有朋友才是不离不弃的。”对于某些敏感而坚持原则的朋友,他们就更需要独处的空间和不被侵犯的领域,因此在交往过程要懂得留有余地,把握分寸,但有时候太过直率的玩闹容易过犹不及,变成口无遮拦。尤其是面对敏感原则型的朋友,不小心忘了分寸,就容易侵犯了对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导致关系紧张。
有时候我们将友情中太多的理所当然当成一种习惯,习惯对方的隐忍,习惯对方的包容,习惯对方的维护,却忘记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这种累积的习惯,最终会变成友谊完结的罪魁祸首。因为朋友的包容和维护是出于爱和渴望得到同等对待的期待,而不是用来肆意挥霍,一旦无法得到同等的回报,曾经的包容都可以回收,这是止损的最佳良药。
简单来说,率性而不任性、有态度同时有风度,亲密但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这样才是对待友情比较成熟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