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卷?有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影院中本来大家都坐着看,但如果第一排有个人站起来了,他后面的人为了不被挡住,也会站起来,其他人见状同样会站起来。最后大家都只能一起站着看,看的也还是同一部电影。这个例子还算温和,不过就是站着而已,并无大碍。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在一条比较窄的路上一起走,一开始大家都走的比较慢,比较轻松,有说有笑,很愉快。但是有人觉得这样太慢了,想快点到前面去领略更多的风光,于是跑了起来,带动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跑,最后大家越跑越快,难免有些身体素质不好,不小心跌倒的人,这下糟了,踩踏事故,悲剧,满路狼藉。
再说现实中的例子,互联网企业中的996“福报”、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快递公司快递员为了争抢快递发生的互殴、某段时间企业界不约而同对“狼”的顶礼膜拜、某大佬“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的“极致”追求……。
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如此疲于奔命,如此生活得像一只动物?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市场经济中残酷的竞争法则。在当前的社会规则下,大家都要受竞争法则的支配。而它让绝大部份人都陷入了某种“囚徒困境”,一起竞争,一起焦虑,总体幸福程度却不见得提高,也只是勉强生存而已。而除了生存,我们本应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诗意地栖居”,过着属于人的丰满的,美好的,优雅的,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可是最后却变成了一场集体无意识的、被迫的、无休止的赛跑。难道这就是生而为人的宿命?
再来看竞争的意义,竞争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无非是通过外部压力,让各种产品及服务更完美,让参与竞争者更优秀,更高效,且不断克服人性中消极、懦弱的缺陷,最终让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但竞争机制对于人类的提高,我以为类似于法律对于人类道德素质的提高。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底线约束,而我们不能只要求自己做到不违法即可。最终决定我们提高方向的还是我们对自身的期许,对自然对社会的关切,而不应该仅仅是竞争。正如牛顿不是因为竞争才发现引力定律,瓦特也不是因为竞争才发明蒸汽机,鲁迅更不是因为竞争才写出《狂人日记》。所以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应该是有选择地成为参与者,但绝不做竞争的奴隶。我们更多地应该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然后在自己最有意愿的方向上,全力以赴,乐此不疲。而此时,就算竞争又有何焦虑?所谓竞争者其实是我们的同路人,我们要解决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就看谁解决得更好,更高效。互相取长补短,你追我赶,不亦乐乎?
综上,所谓内卷,其实源于焦虑、恐惧以及由此导致的自信心及想象力的贫乏,进而盲目、被动地被裹挟到一些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竞赛中。要破除内卷,站在个体角度,我们需要深刻地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会有经久不息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坚定不移地努力精进自己,此时竞争对我们就是鞭策,每天都很快乐充实,又何来焦虑?站在社会层面,最要紧的还是要减轻人们的刚需压力,不能让某些必需品的价格涨到天上去,必需品价格不能以一句“由市场决定”就完了,那是对现实及民众利益的漠视。
最后,愿内卷不再成为热词,愿热爱成为我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