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又称外籍劳工。台湾在2013年底外劳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5万人之多,大多是来自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台湾喜欢雇佣外劳,外劳一般都吃苦耐劳,话少忠心,成本也相对于本地人较低。
由于家里的阿妈已有年事,我们家里请了一个菲律宾阿姨来照顾,阿姨会说一点点的台语, 但是一般情况下沟通都是用英文。平时我会帮阿姨做点事情, 抓到她空闲的时间,也和她聊聊家常,也就多了一点了解外劳生活的机会。我们家的阿姨叫Julie, 三十多岁,有一对儿女,菲律宾的男子大多比较安逸, 而勤劳的菲律宾女子都会出来打工,一年最多只能回家一次,如果遇到比较严格的雇主,一年半载无法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有孩子的阿姨有时候一年也看不到一次,其中的辛苦由此而知。
我陪阿姨买过两次电话卡,他们一般都用预付的国际卡给家里打电话,具体的价格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价格不菲,买电话卡的同时,阿姨也会跑去邮局把辛苦攒下的薪水寄回家去, 只留一点点给自己。台湾人家里请外籍帮佣有严格的规定,其中之一是必须家里要有超过八十岁的老人,雇主需要负责帮助外劳缴办工作签证的费用,好一点的雇主也会负担他们的往返机票钱。
台湾人把他们称为“佣人”,虽然不太赞成这种等级封建社会的称呼,但是他们的确没有相对的自由,不准任意出门,不能和雇主一起吃饭,要听从雇主的所有安排等等。Julie阿姨提到在他们被安排到雇主家工作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培训,类似“上岗证培训”的形式,学习基本的台语,学会基本的符合当地人胃口的菜色, 学做各种家务,还需要懂得当地的风俗文化,例如之前文章提到的拜拜。
阿姨每月会休息一天,休息的那天他们都会去特定的地点聚会,台北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台北车站,另一个地方是中山北路。每到他们的休息日,这里聚集了很多皮肤相对黝黑,轮廓深邃的外劳,他们一起聊天,席地聚餐,相互讨论阁主家里的事情,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脸上也少了点疲倦多了点难得的开怀。这里也同时有很多菲律宾,印尼的百货店、餐馆,甚至教堂,在这里他们可以买到自己国家的日常用品,一些报纸还有邮递寄送等服务,让我不由想起了美国的Chinatown, 不觉有些大同小异的味道。这里当然也有一些"黑市",一些外劳从雇主家带出来的东西,他们进行交换,买卖,大家其实也心知肚明,雇主们虽然心生防备, 但是大多情况只要情况不严重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台湾的法律规定是外劳的签证满三年就失效,合同期满必须回国或者换一个国家工作,估计也是因为外劳需求不觉增加,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考量,满三年就不得不回去,重新找渠道申请进来。有的外劳和雇主关系处理得很是融洽,有的是把小朋友从小照顾到大,有的是把老人照顾得提提贴贴,每到分离的时候也是更多的不舍和眼泪,相信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家人的亲情而不再是单纯的主雇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