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热爱,是深入骨髓的热爱”
——重庆红河陶瓷印象
回家的路上,重庆的地气一直在大地和天空中蒸腾,这是每年重庆夏天的样子,我的脑海中始终浮现今天中午进入巴南界石红河陶瓷市场的镜像。宽广明亮的展厅自不用描述,成规模的厨具、餐具、茶具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泼墨当下的风景,不仅如此,吸引我驻足的,当属红河陶瓷的掌门人——刘双河先生。
一
刘双河的办公室自成风景,瓷白镶嵌着网状的茶杯整整齐齐码在金丝楠的茶盘上,98年的熟普打开自己当初的模样,在沸腾的泉水中舒展开来,一如在汪洋中漂浮的一叶舟,抑或飘向远方的一片云,在重庆午后的艳阳笼罩下,刘双河的日常生活氤氲在普洱的气息中。他说,茶能让自己慢下来,属于自己的时光总是很沉静。在享受当下的美好中,看一本书,或喝一杯茶,或做个冥想,或什么也不想,就能把平常的生活与自然、与艺术结合起来,一如映入眼眸的陶瓷艺术。
或许,艺术的本身是来自天然的领悟,或是经历了一些个体生命的积淀与人生况味的逐一呈现。
我想,这就是红河陶瓷的魅力,也是刘双河本人的魅力。
二
当体制内的工作庸碌得差点让人颓废的时候,沉闷、单调的生活,刘双河过了好几年。1994年,那时年轻,没有瞻前顾后的刘双河一觉醒来,虽然太阳照常升起,但枯燥乏味的生活不能继续下去,朝霞和云彩也有千变万化的时候,时而云淡风轻,时而千军万马,时而烈焰滚滚,时而轻舟过帆。刘双河走在达州的街头,他猛吸了一口烟,旁边的门面出租信息映入他的眼帘——租下门市。
性格急躁之人时常与果敢的魄力有关。刘双河的急脾气让他不走寻常路——不做市场调研、不先引进产品,先租下门市再说,至少让自己在打破铁饭碗的路上,刘双河先为自己破一个胆——把多年积攒下来的工资租下门市,让自己没有退路可言。
“从租下门市,到开陶器店,花了多少时间?”我对刘双河的举动非常好奇。
“一天的时间,我就决定了我要做陶瓷零售。”回忆当初的选择,刘双河的记忆仿佛被拉到昨天。
决断在一瞬间。
有些人,用几个月、一年、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在纠结、在谋划、在勾画理论上的蓝图和对未来的设计,真正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有多少?真正在实践的路上,不畏艰难、不惧未来的人,有几何?真在躺在荣誉册上或者守着“铁饭碗”的安稳,是大多数。只有少数人,在实干中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并让自己的企业与个体生命,在持续发展中,悠然自得。
刘双河,就是温煦、低调的少数。
二
从创业到初具规模,刘双河用了十四年时间,我称之为“第一个阶段”,也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不谈审美、不谈艺术,只谈客户的刚性需求——那也是中国家装行业的初级阶段,家只是满足个人的居住氛围,刘双河经营的厨具、餐具也在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中入驻千家万户。
在达州稳住了市场,如何把市场扩大,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刘双河把眼界放在了重庆,直辖市的开放、包容与重庆人的耿直、豪爽、能干的个性与刘双河的性格不谋而合。
基础的牢靠来源于刘双河踏实的创业。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刘双河继续保留了真实与刚需,只是从事了十四年的陶瓷销售,他早已把陶瓷和事业联系在了一起,就像融入身体的血液与细胞,刘双河注入了情感与爱。他认为,一个杯子、一个碗、一把勺子、一口锅,都是有生命和温度的,它们盛放着生活与日常,盛放着时光与美好,凝聚着匠人的技艺与思想。
“是什么动力让你持续地学习,与当下的审美保持同一个水平线甚至有所超越?”我对刘双河继续怀揣着好奇。
“是热爱,是深入骨髓的热爱。”当一口温热的普洱在壶中慢慢煮,刘双河的真实与情结让我慢慢走进企业家的内心。刘双河对事业的热爱与人格的互为渗透,他的审美情趣与当下的家装市场发展结合,他对产品的持续不断的升级与对美学艺术的投射与探索,构成了红河陶瓷品牌的完整生命。
因为热爱,刘双河看着自己精心挑选、代理的陶器品牌从重庆出发,经历千山万水,抵达了贵州、四川、云南的大地,他欣慰;因为热爱,他不断地把自己的美学思想与厂家沟通,他愉悦;因为热爱,他的心地保留着天地万物的灵气与诗意,一片枫叶、一朵云,在汝窑的杯中,像长了双翅膀,生成为动态的想象;因为热爱,他的身心处于美学、均衡的状态,不论生活还是精神,都在本真与圆满中,展现艺术的足迹。
陶瓷,在方寸间,把生活过得诗意盎然;红河陶瓷,在天地间,把美学经营得得天独厚——这是我离开刘双河办公室之时,对红河陶瓷的定义,不一定铺天盖地、火热滚烫,但一定会像江河一样,从一滴水出发,静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