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停下来,先花几分钟想想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这种感觉对吗?
嗯,确实是这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分析应该有2个原因
1、因为已经过去了,不论好坏,不论对错,我们都能够放松心态正确看待。
2、过去的事再回首,都会觉得当时做的不够好,或者说如果再来一遍会做的更好,比如很多该做的事没有做,很多该珍惜的没有珍惜,很多好机会没有把握住等等。
如果这个感觉是对的,分析是对的,那么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1、要调整心态,尽量做到事前事中时候都要放松心态,正确客观看待,甚至做一件事时,想想如果是10年后的自己回忆现在,会如何判断。
2、既然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是不是尽最大努力就行了,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了,要能接受现实就是不够完美的,而不用过于患得患失,刻意追求完美,导致自己很脆弱。
为什么我有这种感觉?我还需要纠正什么?其他人也是会这么感觉吗?如果是某某(自己的榜样或目标人物)他会怎么做......
你的结果可能和我的不一样,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调用元认知的过程,通过思考、分析、校验、修订,升级了自己的观念,进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如果只关注问题本身,就不会引出后面一连串的问题,元认知就没有得到锻炼,问题越多,元认知锻炼的越大。
锻炼元认知最常用的方法:冥想、兴趣、反思
冥想
冥想,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打坐、禅修、入定......这与宗教无关,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刻意训练方式,只不过是最近几年开始有完整的被科学研究结果可以清楚地解释它的作用和机理,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冥想的目的是要锻炼控制注意力,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想想你在上班的地铁里看到一篇非常好的长篇文章,你会收藏起来回去再看,还是马上专心致志的看完,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收藏起来回去再看(类似这种稍候再看的软件现在及其多)。为什么不是马上就花10分钟看完,我想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是你难以专注的看进去,也就是没办法主动控制自己注意力放在上面。
相反,当你玩游戏,看小说时,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其实就是你的注意力极其集中的原因,但是这种集中属于被动的,被游戏策划或小说作者设计的情结,悬念等吸引注意力,而不是主动控制。
我们的目的就是锻炼自己,能够主动控制注意力,想干什么就能够马上专注投入,而不是总也静不下新来,总是觉得不在状态。吃饭就能专注的吃饭,能够体会每一次咀嚼的味道;休息就能够专注的休息,而不是忍着焦虑和担心很多没完成的事;写作就能够专注的写作,即使是在回家的地铁上用手机打字......
冥想的方法挺简单,练起来也简单,但是坚持下去不容易,找个舒服的姿势,闭眼,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走神了也无所谓,注意力拉回来即可,15分钟左右1次。前几次没啥感觉,有感觉也是身体比较累,10次以后就能感受到效果了,百度搜索冥想就有非常多的方法,还有很多APP教程,带有音乐讲解的,指导你练习的,都可以使用,我就是用一个叫轻松冥想APP练习的。
兴趣
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所以尽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把不得不长期做的事变成自己的兴趣,比如把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挖掘工作的意义,你的进步速度就会非常快,工作学习都会极其专注。
稻盛和夫的《干法》里面就讲了他为什么干的那么好,主要原因就是他把工作当成事业,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就是工作,没有工作就觉得或者没有意义,这样不可能干不好。
所以有些时候先找到兴趣,或者说先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
,会让你干的更容易,注意力更集中,元认知锻炼更强,进步的就会更快。比如乔布斯不是要做手机,而是为了改变世界;Zappos追求的不是卖鞋,而是投递幸福;星巴克追求不是卖咖啡,而是给人在家和工作之外提供第三个适合停留的地方;很多志愿者目的不是救人,而是给人以希望......即使没有挖掘出更高层次的意义,也要装着有,装着装着说不定就变成真的了。
没有经过刻意练习的兴趣不叫真的兴趣,很多兴趣都是建立在有意思的基础上,一旦为了追求更高级别的提升,就需要刻意练习,很多伪兴趣就死在了这个阶段,真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突破,除了找到更高层次的意义,还有一方面就是想办法把兴趣带进这种正向循环
有兴趣 → 刻意练习 → 做的更好 → 更有兴趣 → 继续刻意练习 → 周而复始
反思
元认知是对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那么就离不开反思,就像前面的例子中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
,就是用的反思方法,为了我是这么思考的,我的思考过程有什么不足,为什么我没能想到这些事,是能力问题,还是见识问题等等,反思是能非常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的。
如果太忙,可以每天抽出10多分钟来整理问题,每周找一个连续长的时间,全神贯注的深入思考,这里说的反思,是指反思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单单的反思做的对错。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话有点绕,但是学会后,就可以不需要借助外在帮助,就可以自己升级自己的认知
。
其实反思是我们很多行为的基础,比如换位思考,你没反思过,不可能理解换位思考的难度和重要性,只有多次合作失败,或者沟通不顺,经常冲突争吵时,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有没有解决办法,此时自然而然就能学会换位思考的技能。相反,没遇到痛苦的沟通问题,合作问题,别人给你讲换位思考,你也理解不深,只会觉得他说的挺对但没啥用的,或者过几天就忘了。
刻意练习
元认知能力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但是回头看1年前或几年前,估计大部分人会觉得现在和当时想法有很大差别了吧(也可能大部分人记不起来1年或几年前自己的想法了),这就是元认知的改变。可能你没有过任何上面3个方法的练习,但是你依然提高了元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只是提高快慢的效率问题而已。
比如有的人通过反复阅读就能锻炼元认知,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去找老师,老师读一遍题他就会了,不需要任何解释,或者让孩子自己再读一遍可能就会了。还有同样的文字,自己咋读都不理解,别人给你读一遍你就理解了。
再比如有些人通过教别人来提高元认知,自己学东西时候再努力也学的不够好,不够深入,但是抱着一种为了教会别人的目的来学习,就会极其专注,效率极高,思考也非常深入,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教别人的文章和视频现在特别多,这其中很大比例的课程都是边学边讲,或者边学边总结的(其实我写这个系列的笔记,就是抱着这种目的来总结的)。
最终不论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刻意练习,只要你找到了有效的方法(注意是有效,效果高地无所谓,但要有效),刻意练习就能提高,不论什么方法来提高元认知,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践行
1、锻炼冥想,争取每天1次,午休或者睡前,至少1星期4次以上,让自己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随时随地想专注就能够专注。
2、工作中大事复盘,小事反思,每个版本或每个月都总结问题,深入思考,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案,并且记录,找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