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分,热浪袭人。 6月15日早7时许,在公司党工部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一行四十余人驱车前往延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梁家河参观学习。一路上,为了消除旅途的劳顿,我又重读《梁家河》这本书。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车程,到下午1时30分,《梁家河》读完,革命圣地延安也到了。
在延安某饭店稍时补给休整之后,我们径直奔往梁家河——习总书记知青插队七年的地方。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走进梁家河村,我亲身感受到了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那个艰苦恶劣的环境之下,青年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习总书记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如今的梁家河已今非昔比,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养猪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加上小商品生产、农家乐等,各种致富形式聚合在一起,把梁家河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青年习近平成就了梁家河!梁家河也成就了青年习近平!
我们一行在村委会大院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党委书记张正之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一一参观了习近平曾经居住、劳动和战斗过的地方,特别见到了书中提到的刘金莲老师傅,让我们激动万分,纷纷邀请与老人家合影留念,接接地气和喜气。习近平刚来插队时,就住在刘金莲家,所以可以说刘金莲是习近平最熟悉最亲近最难忘记的人。要不,2013年习近平一到梁家河,首先要回自己的家看看,看看家里的主人——刘金莲老师傅。
下午6时30分,喜犹未尽,在导游的摧促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梁家河。坐在车上,我碾转反侧,陷入深深地思考当中。实地参观梁家河,一字一句读《梁家河》,真是新旧两重天啊!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6月16日早7时30分,按照导游的指引,我们驱车来到参观第二站——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该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区1公里处。其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分6个展厅,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我们只能紧跟讲解员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只言片语,根本无法消化。在最后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位伟人的巨幅图像深深吸引了我,图像下方配有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延安精神的解读与阐述,非常震撼,让人不得不在巨人前驻足仰望,行注目礼。
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当年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参观这两处革命旧址,最大的收获除了身临其境,实地感悟,了解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外,还有“两句话、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第一句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老人家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十三年,写作《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大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为当时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题词赠言。《毛泽东选集》1至4卷收录的159篇文章中,写作于延安的有112篇。小时候还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可见当年他们爱学习、爱读书、爱写作的氛围是多么浓厚!在想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点着煤油灯读书至深夜,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正是这种惜书如命、如饥似渴的读书精神,才让他们成为思想的巨人。
第二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据说这是朱老总总结的,也是发生在他们家的故事。一件衣服,朱老总先穿三年,等旧了妻子又穿三年,等穿烂了再缝缝补补之后让儿女穿三年。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虽然这样的故事,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但发生在朱老总家着实让人感动。
一件事:就是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想想两个大老爷子纺线线织布布,而且得了第一名,据说周总理纺的线又细又均匀。一批指点江山,决定国家命运的人聚集在一起——纺线,可见当年的大生产运动是多么火爆!可见他们能文能武,才华横溢,兵刃相见,无所不能!
下午2时左右,参观学习的两天行程全部结束。在回来的路上,大家仍然兴致很高,不知疲惫,回味所见所闻,收获体会满满。延安革命老区,变化大,发展快,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荒山变绿荫,黄土变湿地,陕北变江南,这是最让老区叫好和引以为傲的政绩。当然高房价、高消费、高拥堵、高污染这种现代化大都市的通病,也传染到了老区。这可能不是我们参观学习的目的,但仍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晚8时许,我们40余名党员顺利到达咸阳,如约回到了自己的家。
(写于2018年6月21日,照片由侯存礼、赵俊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