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行为学班中,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想要找到拖沓行为的治疗方法。实验规则是这样的。开学第一天,教授解释说,这个学期一共是12周,需要交3篇论文,论文在期末成就中占有很高的分量。
对一个班,教授的规则是,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自己规定每一篇论文上交的时间,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
即,
我保证第 周交出第一篇论文;
我保证第 周交出第二篇论文;
我保证第 周交出第三篇论文;
迟交的论文,将按照迟到的天数扣分。
第二个班,教授的规则是,
交论文的时间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结束时交上3篇即可,可以早交,但是早交并不加分;教授给了他们完全的自由。
第三个班。则是专制待遇。
教授给3篇文章都规定了上交期限,分别在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并且命令不可更改。他们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和空间。
这3个班,你能预计到哪一个班的成绩会最好?哪个班的成绩会最差呢?
期末过后,教授发现,被限定3个交论文时间的班级成绩最好,完全自由,即只要最后一天交上的班级成绩最差。而拥有一定自由但是受限制(迟交被罚)的班级成绩则居中。
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或许我们都认识错了自由。如果人一直是理智的,总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许,自由对于我们是如鱼得水。但是,人也是感性的,我们不能排除非理性的存在。而此时,自由于我们,反而是放纵的最佳机会。
2016年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将自由职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和热潮;
自由职业者,翻译到我们脑海里是这样的场景,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百分百控制一天24小时,不用再上下班高峰拼命挤上人满为患的公交地铁,一觉睡到自然醒,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生活变得随心所欲。
普通人想象中的自由职业文字工作者是这样的:
暖暖的阳光穿过落地窗,透过窗帘叫醒我们的生物钟;舒适的伸着懒腰,打开电脑,让房间里飘荡着我们喜欢的旋律,刷牙洗脸抹护脸乳;然后给自己做一份营养又精致的早餐。满足的吃完,开始一天的写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文字仿佛魔术一般开始堆叠;没灵感的时候,立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遇到的每个人都有故事,遇到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被记录,生活是自由自在。
一个自由写作朋友让我更早的将这个美好的肥皂泡看清 。实际的他们是这样的:
暖暖的阳光穿过落地窗,透过窗帘叫醒我们的生物钟,啊,十二点了;XX书评今天下午三点截止;XX杂志的约稿今天到最后一天了;来不及洗漱,一杯速溶咖啡下肚,危机感催生精气神。十二分火急打开电脑。没思路啊没思路,没灵感啊,还是没灵感。走到客厅,接了一杯水,坐在电脑前干瞪眼。算了,还是先去上个厕所,顺便带上手机。随意翻阅着公众号以及各种写作平台,哇,他的这个观点好新颖,好有意思。为什么我想不到呢?于是,时间一秒一秒开始溜走。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知乎上,鲸鱼对此的回答让我深有感触,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需要更为强大的自律和秩序来掌控自己的生活,否则轻易会陷入无所事事的惶恐中。
原本我们苦苦追寻的自由,却会成为我们生活所不能承受之轻?
回想我们苦苦的期待的寒假就知道:
放假之前,总想着,放假了,我有更多的时间,我要把那本拖了几个月没看的书看完;
还要把爵士给学了,每次晚会上总想秀一把却无奈自己实在是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实货;
对了,要学会做菜,上次聚会,大家做的拿手菜都太好吃了,竟然只有我一个人不会做。
假期,似乎是最开始期待的时候感觉最美妙。然而,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成了葛优躺,再也不愿做任何事,甚至开始抱怨假期有点无聊,不知道做什么了,开始十分怀恋学校的日子。
我们心心念念的充足的时间,为什么拥有了却觉得如此沉重?
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自由的时候,期待自由,反而是给自己加了不能承受的轻的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