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涤生,涤,取涤其旧染之污;生,取明代袁之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2、
内圣外王,相交以诚,与人为善,大度宽容,胸襟坦荡,不苟求于人。
3、
谨言:处处留心,是功夫第一。
4、
穆章阿向曾国藩索取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回到往处誊清,亲自送往穆宅。这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仕途的起点。从此后,几乎年年升迁,岁岁加衔。
5、
畏我远过于畏敌,才能达到孤立太平军的目的。曾剃头。
6、
发觉自己处处都是直接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看似乎是强者,是赢家,但结果却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的上上下下都是敌人,前前后后都有障碍。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7、
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
8、
日中则昃(ze),月盈则亏
看人物传记,最难过的时候,就是看到他死了的时候。
历时一周,曾国藩在我的世界里鲜活的死了,不光荣,很悲壮。
每想到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想到来都来了。
每想到人为什么会死,就想到还不如没有活过。
很拗口,但不矛盾。
读书的时候对曾国藩,李鸿章,一直没什么好印象,不知道原因,就知道他俩是卖国贼。
看了两本关于曾国藩的书,略有改观。
一个人的一生没到终点,谁也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曾国藩从少年不得志,到青年有所建树,到中年巨大的打击后,格局巨变,到老年风光体面后的悲枪无奈,他做了很多对的选择,比如亲手将试卷交给老师就被留用翰林院,比如作为湘军最高领导人疏散了兵权,比如兴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这些拐点,就像是人生的一脚急刹车,带着冥冥之中的运气,不偏不倚的砸向某颗有潜力的种子,任它痛苦挣扎,看它发芽生根,回头看过去,日记里平淡无奇的那一天,注定是人生中的风起云涌,带着命运的味道。
当他终于位高权重始终担心忧虑,不必为钱财烦恼的人必然也有使他停不下脚步的事情。心安理得的混吃等死,果然是天分。
一将成名万骨枯,这是人的另一面。
一方面,曾国藩勤奋,克己,善于学习,自省,另一方面他残酷,虐爆,另有外号曾剃头,太平天国的围城与屠城,看的人心疼,又对和平年代的此刻感到满足和惭愧,偷税漏税的明星要是生在那个年代不知会怎样,嗯,我这变态的正义感。
别人始终是别人,自己才是自己。
我从前想过,像这样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名字的,就算是延长了寿命吧。
60多岁的曾国藩,名字确实留在了历史里,却是骂名,这很矛盾。任何人的任何评价,都源自于任何人的眼睛,所有别人眼中的曾国藩,不仅带了别人眼里的情绪,还带了国恨家仇的政治色彩。留在历史长河里的名字未必没有扭曲与委屈,而别人,所有不是自己的别人,只在短暂的此刻里,看看罢了,说说罢了,闹闹罢了,真听真看真感受,还得自己来。
想着,竟有点作为普通人的满足和惭愧。
把人从生看到死,是件难过的事。
如果要说再见,便不如,从来不曾见过,就像顾城说的,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
而不知道是谁从选择了让我活着开始,得到和失去,就开始不可避免的重复着,时常开解自己这才是生活常态,接受就接受,不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感觉自己对环境越发依赖,也越发的不勇敢,对得到更具目的性,对失去更坦然却也更伤感。
热爱思考的人总有种吃饱了撑的的焦虑感。
可能这才是我,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