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遭遇:很长一段时间里,最让我头疼的事情之一便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书面表达,小到写邮件、公众号文案,大到写汇报、总结。我希望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回头去看自己写的文章,大多数像一盘散沙,东拼西凑,有些文章写到最后才发现,所写的内容与想表达的思想并不相关。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变得愈发重要。哈佛大学变革领导中心主任的Tony Wagner教授甚至把“良好的表达能力”列为未来人才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而仅仅去年一年,我亲眼见证了数不清的个人IP崛起。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影响其在事业上的发展,甚至直接变现出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
那么,怎样才能写清楚、写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呢?
答案来自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金字塔原理》:运用逻辑清晰的金字塔原理。
了解金字塔结构
我们都知道,金字塔结构是由下至上,逐级递减堆叠起来的建筑物。因其具有非常清楚的框架,结构紧密、稳定。
“金字塔原理”本质上是一种层次性、结构化思考方式,而我们内在的思考直接决定沟通和表达。
金字塔原理示意图:
金字塔原理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中心思想为导向的推论过程,而推论过程类似金字塔形状;
其二,大量运用归纳法(感性)与演绎法(演绎),以加速推论过程;
其三,支持中心思想的论点符合MECE原则,即“无重复、无遗漏”。同时构成每一论点之子论据间也应尽量符合“无重复、无遗漏”。
利用金字塔原理梳理思路
当受众开始阅读我们的文章、听我们的演讲时,需要理解我们表达的每一句话,并且寻找每句话之间的联系,前后反复思考。这一现象体现我们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自动将接收的信息归类分组,以便于理解;
•大脑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组织起来;
•大脑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需要靠归类来帮助记忆。
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如果我们的文章呈现金字塔结构,思路由上至下逐一展开,受众必然能更容易地理解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接着看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我们在思维和表达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就是把较为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成新的思想。好比,在一篇文章中,段落的主题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概括,章节的主题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以此类推。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检查我们将思想分组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大脑可进行的四种分析过程分别是: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而对应逻辑顺序是演绎顺序(小前提、大前提、结论)、时间顺序(首先、然后、最后)、结构顺序(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和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其他)。
所有的思维过程都参照金字塔原理中分组和概括的办法,我们能将大脑想表达的思想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金字塔群。
在我们开始写作前或准备演讲稿时,先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利用以上四个原则进行检验。如果不符合,则说明我们的思路有问题,或者思想还未得到充分完善,亦或组织思想的方式并不能让读者舒服地明白我们想表达的信息。这时候,我们便应调整自己的思路,以使其符合金字塔原理的原则。
构建金字塔结构
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开中明义提炼中心思想,序言引发疑问,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或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或演绎归纳。
具体到方法论,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中心思想先行,然后列出论点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再层层详细展开。
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容易一些,因为我们有确定的中心思想。我们可以利用金字塔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想法逐步梳理出来。
具体步骤是: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4.对受众的新问题,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中心思想不明确,按“三步走”的步骤组织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还没想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时,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级,列出所有想表达的思想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写在最后,利用金字塔原理,仔细琢磨各个组的思想是思考过程的核心,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正因为艰难,所以这一步常常被我们忽略。可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把握自己思想的核心,更别提把自己思想清晰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使用金字塔结构尽量逻辑清晰的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分享给你。整篇文章首先抛出中心思想“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自上向下推进:我们从了解金字塔原理开始,然后利用金字塔原理梳理自己的思路,最后着手构建金字塔结构。期待后续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通过仔细琢磨,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彩蛋:冯唐的趣文老聃的金字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