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班级后面那几个孩子,我就觉得有点难受。
他们就像被抛弃的小孩,“有些”老师对他们不理,不管,不问。
我承认造成他们今天这个模样有很多种原因。有些事情的确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进一步说是一个老师无力改变一些东西。
可是这群孩子他们能够怎么样?
最初,让我想到的是王朔同名小说电影——《看起来很美好》,影片中的“方枪枪”也曾经想要学好,可是他的行为不被认可和理解。
在大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大刺头”。在被打上这个标签之前,他只是想有人和他一起玩耍,老师能够给他一朵小红花,夸夸他。
但是,他被误解了,老师认为真相就是自己所看到的。于是,老师采取了孤立政策,同学们都不理他,老师也不关心他。“方枪枪”为了让人引起注意,只好拼命的调皮捣蛋。
他甚至觉得自己调皮捣蛋,同学报告老师,惹来老师的批评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最起码,同学和老师都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
“方枪枪”为了刷刷存在感,不被忽视,只好打同学,不守纪律。
我想这些被抛弃的小孩,有一些应该是这种情况。努力的想学好,可是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关心,甚至因为成绩不佳而被“歧视”。
渐渐的,只好通过调皮捣蛋引起大家的关注,也许,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不然呢?世上哪有那么多励志的故事。
我慢慢的在回忆,当年自己面对应试教育是怎么样痛苦挣扎的?
后来,我发现,我也很痛苦。这种痛苦不是被忽视的痛,而是一种被束缚的苦。
回顾了当年的自己写给以后自己的信,全文如下: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致未来的自己
文/小白张
“学术嫁给了媒体,媒体勾结了权贵。”这是如今的生活写照,只是没有后台不能道出真相而已,然而有灵魂的人都心照不宣。我的青春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始偷偷上映,伴随着迷茫,不安,当然还有痛苦。
我不希望在某一天,当我看到镜中的自己,才会恍然发现,镜中的人看似有血有肉,却已然变成了一具空壳。也许我早已经绝望,只是还怀抱着一丝希望,如果有一天,我放弃希望,并转而嘲笑希望,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可悲的事情呀!
突然,我才发觉今年在法律意义上我已经成年,可是我却没有因为成长而兴奋,多少带着些酸楚。此刻,我知道我正亲手把自己的青春美梦埋葬在为高考奋斗的路上,有些不甘,就像一个被绑住双手的,被拖着前行,想要逃脱,可是一不留心,便有摔倒被拖死的危险,有些不安。我努力在说服自己,既然无力再选择另一种教育体制,那就遵守游戏规则得了。
不情愿又能怎样,有太多被自愿的事情。我无力抵抗一些莫名的压力,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小的保护不了自己。无奈被世俗打磨着棱角,好似混得还可以的只有“鹅卵石”般的人一样。正义的冲动在各种暗示下慢慢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憎恶的世俗的圆滑。有人告诉我这是生存,自私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大人的世界冲击着我的思想,我的“乌托邦”沦陷了。我没有坚持所热爱的一切,是因为经不住老师的狂轰滥炸,不忍心家长的殷殷期盼,受不了社会大众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我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没有任何的支持让我没有底气像“韩寒”一样,离开这个地方。
古人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个青春的十字路口,我的选择已经不言自明了。很多理想年轻的时候不坚持,老了就力不从心了。在这个社会,理想太容易妥协,欲望太容易放大。只希望多年后的自己翻看这段文字时,可以忆起青春时的痛,更不忘多年前的梦。
2013年3月7日
END.
看完这段文字,我又想起当年自己在应试泥潭里挣扎的场景,回忆起那时候的痛。然而,这只能加大我对这群被抛弃的小孩的同情感。
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群“被抛弃的小孩”。
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现在老师教授的知识,以后才能有前途?我怕恶心了我自己,我自己都不相信。
告诉他们不用学了,出去学门技术吧!以后才能有一技之长。可是这回,我真怂了。我怕家长跑来和我闹腾,说我胡说八道。
有点纠结,尤其是看到他们开开心心的调皮捣蛋,然后渴望我过去“教育”一下他们的时候。我特别想哭,有点恨铁不成钢。
我想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等我想好怎么说,再偷偷跟大家分享。
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 天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