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部门团建,本来是吃吃喝喝放松一下的时候,但是让小刘万万没想到的是,席间的一段谈话,直接破坏了他整晚的好心情。事情是这样子的,部门团建不免要喝酒助兴,喝到正酣时,领导让大家都说说下了班之后的生活,然后众人就七嘴八舌,或真或假地聊起来,有下班带娃的,有健身的,有宅家的,有泡吧撩妹的,有经常出来喝酒扯淡的,轮到小刘的时候,他也没多想,就顺口说自己下班喜欢看看书,丰富一下自己,结果没想到被旁边爱泡吧的小张嘲讽到,”哎呦我去,没想到你还是个文化人啊,不过你这么爱看书,咋没看出来对你工作有啥帮助呢?“小刘被这么一问,一下子愣住了,接着小张又说道,“完了,说到小刘的痛处了,一下子把他整懵了,哈哈哈哈。”其他在场的同事也纷纷笑了起来,这时候还是领导出来解了围,“好了好了,别人奋发向上,你们还在这里叽叽歪歪,都像你整晚夜夜笙歌就好嘛?”但之后,小刘就一直强颜欢笑。
好不容易熬到结束回到家,小刘还是没有解气,抱着房间里的书,就准备扔到垃圾桶里。恰好老刘经过看到了,就问他这是在干什么。小刘一时没忍住哭了出来,然后边哭边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老刘听完之后,问了一句“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小刘想也没想就选择了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你喜欢看书的习惯是对你绝对有益处的。”小刘听完之后不禁松了一口气,“那坏消息呢?”
“你那位同事说的也是对的,你看的书对你现在没太大帮助。”小刘听完差点气晕过去。“老爹你拿我开涮是吗?合着你用一对矛盾的观点,来糊弄我呢。”
”这话可就不对了,我的两句话可一点都不矛盾,而且还非常的统一呢。看书的习惯确实对你有益,但同时你看的书对你现在的工作也确实没太大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书的优点和缺点讲起了。书,毫无疑问是知识的载体,但也无法掩盖它是一种商品的事实。如果一本书想要畅销,那只有两种可能,绝对的正确权威,或极度的夺人眼球(甚至是哗众取宠)。我想这点无可争议吧。而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休闲娱乐,那么就肯定是看绝对正确权威的书籍,像是一些成功人物的传记,或者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总结等等。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正确无比的,只不过,都是针对过去而言的!而过去正确的生意模式,未来就一定正确吗?不一定。而且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曾经的弄潮儿可能会在十数年间就被时代抛弃,曾经的柯达,诺基亚,雅虎,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时代骄子,现在呢?而且不仅仅是企业,还有曾经的金牌职业经理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落幕,记得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一本畅销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这之后不仅没有人复制了曾经打工皇帝的成功,甚至现在也怕是早已无人知道唐骏是谁。所以,当你在看一本经典畅销书的时候,里面所描述的方法可能早就已经过时,或者因为太多人知悉而变得无效了。那么难道就没有针对未来有用的畅销书吗?也是有的,比如《未来简史》这种,但是这种书里面的内容太过于抽象和理论,很难找到适合于现在及未来的方法。所以,考虑到你不是法务,财务,医生,设计这种知识体系变化相对较慢的岗位,现在市面上的书确实很难给到你直接的帮助,这点你同事确实没说错。“
“但是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却并不等于读书无用。因为方法可能会过时,但方法论和思维模式却并不会过时。举个例子,当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是为了引导英国的无产主义者走向革命的胜利,但是没想到他的思想最终改变的却是前苏联和中国。《资本论》中描述的很多场景现在早就已经看不到了,但是他的思维模式以及他的方法论,却依然具备极强的指导作用。所以读书对于人的提升,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功修炼,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而是要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长期坚持,才能够看到效果。而一旦开始产生效果,就会出现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体系化的知识网的情况,此时再进行新的学习,就非常容易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后续对人的提升也会像指数函数一样,迎来爆炸式的增长。所以,读书绝对对你是有益的,但是一定是长期才能看得出来,短期则并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效果。“
听到这里,小刘终于释怀了,不过却还是对不能被人理解有点介怀。老刘哈哈一笑,“要是身边所有的人都理解你,那你的段位得多低啊。加减乘除人人会做,但微积分有几个人会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