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写了这么多篇的《读易十四字诀》,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易是什么?对啊,读者可能会问,这么初级的问题,为什么迟迟不给个解释呢。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高级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又需要先绕个弯子,先回答一下:什么是太极?原因很简单,易即太极。可能有人要说我胡说了,明明《系辞》上写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怎么敢断言易即太极呢?就因为《系辞》上的这句文字,宋明理学的学问家们可就犯了愁,从字面解,易有太极,易是比太极更上位的概念啊,可是太极已经是“极”了,比它还上位,那是什么啊?所以理学家们不得不再编了一个“无极”,无极而太极,似乎把问题编圆了,实际上,这就是不懂装懂的结果。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系辞》的出土,终于让这个千载公案有了个明白的结果。《帛书系辞》上这一句是“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檥,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仪和檥,马和象都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可以认为“太极”是从“大恒”改出的。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中也同样类似的情况,比如通行本中我们非常熟悉的“道可道,非常道”,在帛书中是“道可道,非恒道”。当代研究者认为将“恒”改为“极”或者“常”,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这样就更确证了“大恒”就是“太极”。所以我们只要理解“易有大恒”是什么意思?问题就清楚了。我们接下来看,
“易”的各种解读:
观点一:易为上日下月,即为日月,为阳为阴,故为明、为道、为德。大家觉得这个推理很跳跃,但我们的祖先擅长形象思维,一直都很跳跃。日为阳,月为阴,易是上日下月,所以易就是日月的结合,当然也就是阴阳的结合,日月结合为明;阴阳结合为道,大道光明,故易为道;德为直心,心为里,里即理,因此德就是天理,大道也就是天理,故易为德。也许按照形式逻辑,这种推理漏洞百出,但我们祖先就是觉得这种推理好自然,好形象,文盲都懂。
观点二:近代根据甲骨文,易为日出之象(也有学者说易的字形是三足乌,就是太阳神之象),日出为明,喻指天理光明。引申为道,为德,引申的过程和观点一类似。这回有了实物证据,理由更扎实了吧。
观点三:有学者认为易为锡字原字,锡的熔点低,所以易就有了容易的意思。
观点四:有学者认为易为蜴字原字,蜴为变色龙,所以易就有了变易之义。
观点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大道至简。所以易也有简易的含义。
观点六:《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恒就是大道,称为太极也无不妥。易是光明大道,也是大恒,也就是不易之易。再回头看,易有太极,是不是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绕了一大圈,我们还是回到《读易十四字诀》的第二篇《读易,到底什么是象》中的观点,读《易》要有想象力,纯粹的语义学和形式逻辑推理,都会偏离《易》的本旨,只有用“象”的思维,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易理,所以最权威的教辅读物《系辞》的解释最直接:“易者,象也。”
最后,让我们再次使用象的思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道德经),孔子的仁,和老子的“道•德”殊途同归。易是一部讲君子构建理想社会的书,张载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王阳明讲:“良知即是易”,正所谓千古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