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上下班的路上,我一般喜欢带一些随笔类的书籍,因为虽然与作家正式的代表作品比起来,随笔显得平平淡淡,寻寻常常,甚至不成体系,但往往是这种闲聊家常式的写法,题材更贴近于生活,所有的感悟,所有的观点都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信手拈来,常给人以行云流水,孤峰独韵的感受,令人玩味不尽,同时,读这类书也让路上的单调时光,因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文字而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这周,我读的是二月河在2016年出版,由凌晓编辑的《随性随缘》。
二月河是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作家,随着胡玫导演指导拍摄的《雍正王朝》的播放,二月河以及他的帝王系列历史小说逐步为世人所知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随性随缘》则记录了这些年来,二月河在致力于小说创作之余,关于历史,关于生活,关与写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考,冷静说理,淡淡抒情,语言亦庄亦谐,笔调时而轻松时而凝重,却往往与不意间给人以深刻启发。
我们讲人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和游历之间,就好比在《卧龙岗上灵石不言》一文中,感受着当下旅游市场上的一些现象,他感慨出师表刻碑“不吭声也是一种态度”,默然掩映于角楼斗拱之间,看着来来去去的游人与过客,字里行间把那种对时下为着打着旅游开发的名义乱争名人故地,胡编乱造伪民俗的乱象的担忧,尽显于纸上。
二月河对于红学的研究也颇为独到,例如在《情节的效应》一文中,他把曹雪芹对现场效应与阅读感受功能的分寸把握喻为国手对弈,他单挑一个凤姐协理宁国府时处置下人的一段描写,层层分析,字字剖解,引领我们进入那种把所有的角楼、层次、侧面写活写足写透,触电一样的刺激感觉,让我们逐句领略那圣手才有的生花妙笔!这段不再费磨摘抄,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翻看!
二月河分析历史人物也非常的生活化,例如他说雍正苛刻挑剔,“是个石头也要空出油的角儿”,说到人们质疑康熙大帝的小说用名时,说“俄国人可以称彼得大帝,我们中国人当然也可以称康熙大帝,中国有这个词没这个词,原无关紧要,只要世界上有这词就行,而且事实上,玉皇大帝难道是个外国词”-----哈哈,读到此处,我不仅喷笑出声,一个认真怼人的倔强小老头的可爱形象瞬间出现在脑海······
纵观二月河的笔触,不论是时事,政论,游记,感悟一事一情,都能用一种轻松的语调,带你走进一幕场景,就像一个与你相知多年的老友,闲谈夕阳屋舍,指点稼穑农耕,像是一切凭空而起,一切缘的随性组合,风送柳絮,无心无痕。书中的许多有趣的观点,我无法一一尽数,大家还是自己去里面寻找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