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老庄,孟子了解的并不多,孟母三迁,常被用来引作重视家庭教育或者事物的外因重要性的论据,作为中华故事宝库的我都有点吃力。孟子的性善论是他的思想理论的根基,除了熟悉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概括,这次备课,我还找到了好多语录。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孟子与老子这些哲人都擅长用山水打比方,形象地表现人的道德品行。
孟子用水顺流而下的特点比喻人的善是自然而为,天生具有的特性。
今日有同学说,人非性本善也非性本恶,乃性本空。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但可知他慧根不浅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推崇“仁政”,仁政的具体内涵在寡人之于国也,有很清晰的阐述。孟子提倡“谨庠序之教”,重视因材施教,国家兴办学校,找回迷失的善性和潜能。
为何,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他却认为人性本恶。
孟子和庄子都是口才了得的,庄子擅长讲故事,孟子擅长辩论。常看到有人引用以下这句话,却不知道其背景,其出处。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首先,人要有反思的能力,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也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这也是向内追求的勇气与坚持,善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