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就是交换彼此的想法。在与人交流时,我认为最大的善意就是给对方留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也体现了平等、自由和尊重。交流,即信息的交换和流动。如果不是为了交换想法,而是实现其他目的,那就不算是交流了。可能是说服、劝慰、谈判、辩驳......
《生而为赢》中写到:“人人皆生而为新,为前所未有之所存在;人皆生而能赢。人皆有其特立独行之方式去审视,聆听,触摸,品味及思考,因而都具备独特潜质、能力和局限。人皆能举足轻重,思虑明达,洞察秋毫,富有创意,成就功业。”所以生而为人,其思考应得到尊重。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们总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或灌输给他人,从而实现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因此常常不在意受众思考的能力和权利,甚至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有些人就喜欢言之灼灼,甚至不惜罔顾事实,就是为了让人信以为真、逼人就范。比如某些营销人员,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某些政府官员等等。
刚上大学时,有个风云学长曾跟我们说过,他的理想是最大限度地影响他人。当时还觉得他这理想还挺酷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有些疑问。首先,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想最大限度地影响他人。动机不明,不好妄加评断。其次,我们如何知道他人是否愿意接受他的影响。当然有时候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作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决定接受或拒绝某种想法或影响的权利。再次,他如何确定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是好是坏,是否是他人所想要的影响。既然无法确定对他人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就要给对方留以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充分的自由决策的权利。
不要轻视普罗大众的思考能力。他们可能会由于环境、学识和经历的限制,但不能因此就否认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加以合理引导和训练,他们中间也不乏出现独到的观点。但如果我们在交流时不给他们留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很有可能会错过或掩盖了很多闪光点。
本着给对方留以思考的余地和空间的出发点,我们就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具体来说,我们在交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走极端。说话办事都要掌握好分寸尺度,话不说的极端和过于绝对。一旦走向极端,交流和对话就进行不下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是不能轻易把话说死、不能过于偏激和极端。
二、学会聆听。在对方发表意见时,我们要学会聆听,提炼其中心论点和核心思想。而不是无礼地打断,即使我们听完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要尊重对方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三、独立思考。对方在陈述完以后,也只是代表他个人的看法,是从他的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观点。我们在聆听后,一定要独自思考,然后做出判断,进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或不加思索地否定。
四、态度和缓。与人交流首先要有平等对话的姿态,所以态度上要端正,语气上要和缓。而不是盛气凌人、咄咄逼人,也不能趾高气昂、目空一切,更不能低三下四、唯唯诺诺。既然对方愿意与你交流,就说明想和你平等地对待,所以我们也要不卑不亢,轻松应对。
总之,我们就是要在交流时让对方感受到这份善意,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就离不开交流和表达。如何让交流更有效果,那就像上面论述地那样,首先给予对方最大的善意:留以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思考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