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说,没人喜欢她,感到很伤心。对此我并不诧异,因为我知道,这个不关乎人品,只关乎心境。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个时刻有这种感受,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所以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疼爱。因此,我说,你的伤心并不是别人不喜欢你,而是你给了自己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这种伤心其实只是孤独,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有些人,众人膜拜,但这种喜欢并不能排遣内心的忧愁,聚光灯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深深的失落。这些人,一样需要朋友的慰藉。可是,即使是朋友也不能强求心有灵犀,在你心情低落时来一个问候的电话,所以如果相信朋友,主动倾诉显得非常必要。
不料,朋友话锋一转,说人应该有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价值观。这下我才隐约感觉到,她的伤心其实是源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而这种价值观只是她寻求自我安慰的一张标签。当每次这样安慰时,标签逐渐成为装饰自己的品牌,这种观念也逐渐根深蒂固。我说,这种价值观已经在这几年被我慢慢否定了。
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如果这种付出只是金钱,对于家财万贯的人来讲,只当是为慈善事业做贡献,更何况还能留下好的声誉,何乐而不为。但是,感情是不能和钱相提并论的。首先,无回报的付出注定很累,谁能经受长时间的考验,在爱情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比比皆是,最后彼此都在体会痛苦,付出一方仿佛不求回报,但其实是为了得到爱情;在友情里,有谁能够对一个毫无EQ的人无私奉献呢?其次,不求回报的付出别人不一定就能感动,因为别人会认为一个不懂关心自己的人怎么能真正关心他人,如果别人肆意挥霍你的爱,那样对自己是一种打击。再次,不论什么感情,都需要经营,既然是经营,它就像投资一样,讲究成本和效益,一味付出只会让心理成本不断攀升,而效益却是零,长此以往,谁能不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仔细想来,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实质是个伪命题。因为每个人的心底还是需要自己付出的爱能够得到回应,即便无私之于父母的爱,他们的爱也有养儿防老的期盼,而父母对某个孩子的偏心更是想着这个孩子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关心。在爱情和友情里,就更不存在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动容。承受爱的一方也不愿有这样的心理负担。
爱情,需要彼此触动;友情,也需要两人分享彼此的兴趣、价值观,所以,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需要一些东西做基础,并不是付出越多,就回报越多,而没有回报的爱情和友情就如同空中楼阁。网上流行一句话“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能死啊”,可见任何感情都需要互动才有意义,所以才会有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想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只能成为自嘲,是对自己无奈生活的嘲弄,既然生活不如意,倒不如标榜高尚。如果觉得自己付出了而没有回报,那只能说付出的还不够,或者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怀有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价值的人往往容易以己度人,这样会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其实隐藏着一个内在的价值取向,做人做事不要太功利化,这样表达或许更贴切一些。太功利化,人的关系就成了国家的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和人交往,真诚就会大打折扣。以利交者,利尽则交散。
古人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更有结草衔环的佳话;今天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谆谆教诲。然而,很多人容易忘却,平淡如水的生活更是让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果你为一个人做了很多平凡的好事,偶尔做了一件让他不甚满意的事,这个人往往会为后者耿耿于怀而对前者只字不提。这或许是很多人的通病。亦舒说,我们常犯的错误在于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身边的人太苛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怀着感恩的心,又何须兜售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金匾。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要说明的只是付出时的动机,只要不是明显功利化,都是我们乐于看见的。那么多大爱无疆的故事感动我们,就是因为他们付出时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也不是有求于人,而是出于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每个人都有朴素的想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这样做不是不求回报,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需要帮助时,别人也能够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正是这样的朴素想法,引领着道德风尚,让世界充满爱不再遥不可及。
所以,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只是个伪命题,只能说明一个人过于执着。一个情商正常的人不会对别人的关心无动于衷,当你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肯定并收获关心的时候,这种快乐必然大于坚持“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价值所得到的,那么这种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感情毕竟不像做生意唯利是图,如果在经营感情中赚了当然是好事,赔了也无需伤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好的心态,不由想起苏轼的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对于我们,能轻易做到的就是对周围的人不要太过苛刻,这样才能收获不期而遇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