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可以被分成三个类型:心脏、意志、大脑。戈德明斯认为,搞清楚自己是哪一类人,能够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首轮资本的博客“首轮评论”(First Round Review)发表了戈德明斯的观点。
第一类人是心脏类型。这种类型的人,享受与他人的联系和陪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尽量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戈德明斯说,“这类人擅于让团队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他们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而且随时愿意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协助”。不过,由于这类人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们会避免使用有争议的方案,在他们看来,不得罪人要比做对的事更重要。如果你是这种类型,戈德明斯建议,下次你想在激烈讨论中避免人们发生冲突,可以设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况会是什么,只要经过仔细的思考,就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此,在讨论时你可以更果断,不需要过于担心。
第二类人是意志类型。这类人最在意的不是同伴的看法,而是自己对事情的掌控,以及对成功的追求。他们非常重视结果和计划,会用所有方法以获取最好的成果。戈德明斯说,如果你擅于做决定,而且不害怕做决定,那你就属于第二类人。与心脏类型的人相比,意志类型的人有些专制,对完美的追求和执着,常常会让他们不愿意妥协。戈德明斯建议,这类人要主动加入团队,参与团队合作,或是去争取指导新人的机会,学会把一些工作交给其他人处理。
第三类人是大脑类型。戈德明斯把喜欢谈论愿景和方向的管理者归为大脑类型,他们善于设定目标,能够客观看待讨论方案的优缺点,会确保公正公平,“如果你每次都是先了解大方向,之后才开始讨论细节,那你一定是‘大脑’”。这类人非常重视诚信,也不害怕自我批评。不过,这类人经常会忽略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对自己或他人要求过高,这样容易让人觉得他们高傲自大。戈德明斯建议,这类人要频繁地与团队沟通,讨论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这样可以学会如何用同理心对待他人,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在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的对话中,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阐述了一些他对创业和商业的看法,涉及信念、竞争、面对拒绝和对待年轻人。
关于信念,马云说,他相信,有信念就有信心,但坚持信念就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比如,在阿里巴巴看来,消费者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会让一些投资者不高兴。因为在华尔街看来,股东才是第一。马云说:“有人说你把投资者排第三,我不会买你的股票,那我说你赶紧卖掉我们的股票。”
关于竞争,马云的态度是:“创业者不会哭,要让竞争者哭。但商业不是杀戮,如果你天天想着消灭你的竞争者,你就不是创业者。”
关于拒绝,马云说,你要这样想:别人帮助你是不寻常的,别人不帮你才是特别正常的事。“如果你做销售,你就得告诉你自己,今天见10个人,就得做好10个人都失败的打算,如果成了一个,那就特别不错,这就是乐观。”
马云高度评价了年轻人,“年轻人就是希望,如果我想保留希望,我就看看年轻人”。但是,马云也表示,“我们要教育年轻人生存并不容易”,“我们需要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想做什么?你拥有什么?你会放弃什么?”等到年轻人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就会变得无畏、乐观,而不会迷茫。
这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于创业和年轻人的一些看法。
塔勒布还写过一本书叫《随机漫步的傻瓜》。书讲的都是黑天鹅理论。
啥是“黑天鹅理论”?作者在书的开头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人观察了几千年,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所有人都认为天鹅只可能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后来欧洲人到了澳大利亚,一上岸发现竟然有黑色的天鹅。这个发现在当时是相当让人崩溃的,只看见一只黑天鹅,就颠覆了几千年形成的经验。所以作者用黑天鹅来比喻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这样的事情很稀有,在发生之前我们也无法预测,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可是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却对它们视而不见,或者说事后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是可以解释的。比如2001年9月10日,没有人可以预测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可是9·11事件不仅影响了世界格局,而且人们都能找到各种理由,解释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甚至认为应该能预测到。
作者研究了二十多年的概率和不确定性问题,他把不确定性分成两个世界,第一个世界里虽然事情也是不确定的,但是这些事件里,每个单独事件的不确定性结果,对总体的影响并不大。举个例子,假如你从人群中随机挑选1000人,让他们在体育馆里并排站着,计算这1000人的平均身高。现在你把姚明加进来,你会发现不管姚明有多高,姚明的身高不会对平均身高数产生特别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这类像身高、体重等,虽然每个人的数值是有差异的,但总体而言,样本越大,个体对平均值的影响越微不足道。作者就把这个不确定性世界称为平均斯坦,斯坦是音译,就是国家、国度的意思,平均斯坦就是一个平均的国家;而第二类不确定性世界里,情形就大不相同,任何一个单一个体,都有可能对整体结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还是这1000人,这次我们不算平均身高了,我们算算他们的平均净资产,现在我们把巴菲特加进去,结果会怎么样?巴菲特的净资产会对整体的平均值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被作者称为极端斯坦。而本书提到的黑天鹅事件,就大量发生在极端斯坦里,因为在这里,一个极端结果的出现能够极大地改变整个世界的结果。
作者当年在沃顿商学院学习的时候,他的师兄曾经建议他说,你去找一份“收入具有突破性的”工作。啥意思?就是说这个工作的收入,不受时间或者付出劳动量的限制。这个建议对作者影响很大,他开始思考黑天鹅这个理论。他就想,比如像牙医这样的工作,每天服务的病人数量是有限的,那么牙医的收入就会受到限制。这种工作的收入基本可以算出来,每年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一些,但是绝对不会一夜暴富。可是你再说投资这种工作,你买10万股股票和买100万股股票,付出的时间和体力是一样的。这种工作还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你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操作股票,你甚至可以在浴缸里买股票。如果你走运的话,一夜暴富是非常容易的。所以,股票投资达人或者畅销书作者,他们可以不必过多劳动,收入就十倍、百倍地增加。这对作者而言,有非常大的启发
到这儿,是不是有点动心了,也想选一个黑天鹅类型的工作?一个是在平均斯坦里的工作,一个是在极端斯坦里的工作。在平均斯坦世界里的工作收入不会一夜暴富,但它也有优点,就是风险非常小,特别稳定。只要牙医每天努力工作,一个有经验的牙医收入还是不错的,基本没有破产的风险。而像投资这种工作,容易一夜暴富,也容易瞬间失去一切。作者在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股票交易员跳楼自杀的场面。在极端斯坦里的工作,往往是一种赢家通吃的工作,风险特别大。如果你走运,你会拿走这个行业蛋糕的绝大部分,而如果你倒霉,你可能会穷得一无所有。
所以今天这本书,我们就来给你讲讲极端斯坦中关于黑天鹅的三件事:第一,黑天鹅有什么特点?第二,我们为啥一直都发现不了黑天鹅?第三,就是我们如何把黑天鹅这个理念应用在我们生活里?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黑天鹅的特点。黑天鹅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可预测;第二个特点是影响重大;第三个特点是事后具有可解释性。
首先,你是无法预测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的。当年哥伦布出海为的是寻找印度群岛,但是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想找的是亚洲的香料,他真正在乎的是钱,没想到自己意外的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作者在十几岁的时候遇到他生命中的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他的祖国黎巴嫩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几天就会结束。他的爷爷是当时的国防部长,他发现他爷爷关于战争的预测并不比街头的出租车司机准多少。后来作者去了美国的沃顿商学院,他原以为美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 CEO 应该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但是没有,那些 CEO 并没比他爷爷强多少。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人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
黑天鹅的第二个特点是影响重大。所有人都预测不到美国的9·11事件,同样,也没有预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的核泄漏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基本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作者说人类历史不是缓慢爬行的,这些少量的黑天鹅事件引导着我们的社会从一个断层飞跃到另外一个断层,也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走向。想想你人生中的大事件,有哪些事件是你最开始就计划好的?你上哪个大学,在大学毕业后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板,还有你的爱人,这些事情都不可能事先计划好,但这些事情基本决定了你今天在哪里生活,在做什么工作,你过得幸不幸福。
黑天鹅的第三个特点是事后具有可解释性,这一个特点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对黑天鹅事件的重视程度。什么意思呢?作者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就是事前和事后。好多事如果你从事前的角度看,会发现这些事情发生并没有原因,在当时根本没办法预测;但是这件事发生了,你再从事后的角度看,哎,就能给这件事找出各种各样合理的解释了!比如说,作者提到了一本叫《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的书,这本书从战地记者的视角描述二战初期,这些在二战爆发初期就在战场的记者们,当时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完全不知道希特勒下一步会干嘛,当时的法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压根就没把希特勒放在眼里,所以二战初期英国和法国那么被动,就是因为当时没人知道会爆发一场世界级别的战争。但是呢,你再看看二战之后,在事后的角度,大家就会找到各种细节来证明希特勒的野心,说得都条条是道,证明二战发生那是必然的。其实二战还是那个二战,但事前看和事后看,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忽视黑天鹅的存在,这也是生活中我们会做错选择、做错决定的原因。
第二部分
那为什么黑天鹅对我们的世界有这么大影响,而我们在生活中却似乎一直没有注意到呢?这就和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机制特点都有很大的关系,归纳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我们发现不了黑天鹅的第一个原因,是过度寻找因果关系。我们在《思考,快与慢》中介绍过我们人类的大脑,特别喜欢寻找因果关系,给每件事都要找一个理由。萨达姆被捕的时候,美国的彭博新闻社打出这样一个头条:美国国债价格上涨,萨达姆被捕可能不会抑制恐怖主义。一个半小时过去后,美国国债价格下跌了,彭博新闻社又打出一个头条:美国国债价格下跌,萨达姆被捕刺激了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其实美国国债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那是非常自然的事,跟萨达姆的被捕没有一毛钱关系。
人类为啥这么爱找因果关系呢?这跟大脑储存信息的方式有关系。通过寻找因果关系,大脑能够达到对信息“简化分类”的目的,这样才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大脑逐渐发展出一个分类系统,每接触到一个信息,大脑就会自动给它分类。比如看见老虎吃人,大脑就会立即创造出一个抽屉,上面的标签写着“敌人”,下次再看到狮子,发现狮子也能吃人,大脑就会把狮子也放到“敌人”这个抽屉里。当大脑做完这种分类以后,人类就会产生下意识的行为。这个分类系统,让人类在自然界的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信息的过度简化。在简化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对真相的偏离。我们大脑中存储的世界和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是两回事,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有这种喜欢找因果关系的大脑,所以我们遇到明明无法预测的黑天鹅,在发生之后也要给它找个原因,给出一个因果关系,能解释得通,他就不是黑天鹅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喜欢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来推测未来,换句话说,用有限的经验来归纳推测未来。比方说我们因为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所以会推测出世界上不存在黑天鹅的结论。1907年泰坦尼克号船长曾经写到:我整个航海生涯只遇到过一次遇险事故,我从未陷入灾难,所以,他不认为有黑天鹅。结果呢,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就沉没了,成为历史上被提到最多的一次沉船事故。我们过去没有看到的事情,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可是,你看看每次股市大崩盘之后慢慢地复苏,从复苏阶段进入股市的股民,经历5、6年的牛市之后会疯狂地认为崩盘几乎不会发生,直到黑天鹅出现。
我们不会天真地因为没有看到某人死去就认为他会永生,可是我们在其他领域可没有这么聪明,让我们看看那些为病人检查癌症症状的医生。一般病人是在想知道自己癌症痊愈了还是会复发的时候做检查,不过在现有技术下,医疗手段不可能对每个细胞进行排查,看看是不是有癌细胞,而是只能选取一些样本来检查,对其他没检查的部分进行假设。可是在检查完之后,医生可能会告诉你:别担心,你的癌症痊愈了。你问为什么,他会告诉你:证据显示没有癌症。你问什么证据显示?他会说:扫描结果是阴性的。你发现了吗?医生只通过他看到的已有的部分样本的经验,就认为整个身体都没有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忽略黑天鹅的原因,医生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有证据表明你还有癌细胞。这可和证明你没有癌细胞是两码事,不是吗?前者的世界里,有黑天鹅发生的可能性;后者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确定的。
黑天鹅一直被忽视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历史上虽然有很多黑天鹅,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只能看到留存下来的历史,作者把这个现象叫作沉默的证据。为什么呢?作者举了个例子,有人把一幅画给无神论者看,画上是一群正在向神祈祷的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幸存了下来。这个人想要告诉无神论者说:你看,相信神,向神祈祷能够保佑不被淹死。可是这个无神论者问:那些祈祷后淹死的人,他们的画像在哪里?那些淹死的人没办法爬起来到处宣传他们的经历,我们看到的历史,只是那些活下来的人写的历史。很多黑天鹅,就这样被忽略了,那些沉默的证据不会说话。
类似的例子,还有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冒险家卡萨诺瓦,他自传里就说,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坏运气从来不沾身,每次遇到麻烦时,就会出现一只无形的大手,让他摆脱困境。为什么卡萨诺瓦这么幸运?那是因为其他不幸运的冒险家都死了啊,他们根本没来得及给自己写自传,或者就是写了也没人有兴趣给他出版。只有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不可摧毁的,也才有足够有趣的经历写本书让你看到。市面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的自传,都会告诉你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成功了。是这样吗?成功人士会告诉你他们成功是因为有冒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但你看失败的人,难道他们没有冒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吗?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失败了?成功和失败人士的区别到底在哪?作者讲了一个特别悲哀的理由,可能成功人士比失败人士多的只是一点点运气而已。写历史的人会经常忘掉那些失败者,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其实只是片面的历史。那些经历了黑天鹅事件的人可能都没活下来记录这段经历。
第三部分
上面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黑天鹅的原因,最后我们说说,我们如何把黑天鹅这个理念应用在我们生活里?
前面我们提到,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发生的。可是,无法预测不代表我们不能从中受益或者规避风险,因为我们可以对黑天鹅事件的结果性质进行判断,也就是说,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对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可以进行判断。这就把黑天鹅事件分成了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两种。
所谓正面黑天鹅,是指发生小概率事件后,结果对我们是有极大好处的。比如你出版书籍,黑天鹅会让你成为畅销书作家;做直播,黑天鹅可以让你成为网红。虽然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结果很好。比如,卖药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容易发生正面黑天鹅事件的行业。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一批卖板蓝根的中药老板突发横财。事实上,传染性事件几乎无法预测,可是一旦发生,增强抵抗力的药品行业都会受益。而负面黑天鹅,就是一旦发生小概率事件后,结果对我们很不利。比如安保、保密、军工和金融行业等,发生黑天鹅事件往往会有致命的风险。而像9·11这样的恐怖袭击或者战争、地震等事件,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是负面的黑天鹅。
了解了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黑天鹅了。怎么利用呢?用一句话说就是:尽可能让自己暴露在正面黑天鹅下,同时让自己尽可能避开负面黑天鹅。怎么做到呢?有以下三点:
首先,尽量让自己暴露在正面黑天鹅下,哪怕是非常冒险的暴露,只要失败的结果可控,你就值得去做。比如,你知道一定有人未来会飞黄腾达,但是你不知道谁会发达,可是如果你坚持帮助那些有潜力的人,你就是让自己暴露在正面黑天鹅的影响下,未来可能获得极大的回报。中国人说,经商要学胡雪岩。清朝胡雪岩就深谙此道,他早年就大量资助落魄书生,他知道其中一定有人未来会成为国家栋梁。虽然他资助别人的钱,大部分都打水漂了,但是其中出了一个王有龄,后来果然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帮助胡雪岩的帝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所以,一个王有龄的黑天鹅事件,就把此前所有的付出千百倍地回报了。本书作者自己也这样做,他从事的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他一辈子干的事情就是大量买入价格很低的认沽权证,每年总有一些认沽权证让他发财。所谓认沽权证就是从股票下跌中获利,有些股票因为别人都看好上涨,觉得不可能大幅下跌,所以认沽权证非常便宜,可是2011年9·11事件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都让做空股市的作者大赚了一笔,这都是坚持投入在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方式。
其次,在拥抱正面黑天鹅的同时,要极度保守,极力避免受到负面黑天鹅的影响。即使是别人告诉你一件事情已经被证实是确信无疑地正确,你也要保持怀疑,尤其是当这个确定的结果万一出错,我们付出的代价无法承担时,就更要警惕。比如在股市,很多人听从所谓投资专家的建议,购买安全的大盘蓝筹股。可是,如果你把钱都花在这些股票上,万一发生像安然公司这样的倒闭黑天鹅,你的结果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如果你面对一个用归纳法、过去经验证明确定的事情,万一出现反例时会对你带来严重后果,那么请你尽量避开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它会不会发生,但是你没必要冒这个险,这时候,你要极度保守。
最后,前面要么非常冒险地投入正面黑天鹅中,要么极度保守地规避负面黑天鹅,那怎么样保持一个度呢?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建议是,遵循杠铃策略。所谓杠铃策略,是指我们不要把钱都投入到所谓的中等风险中去获得中等收益,而是在杠铃的两段做工作,拿出85%-90%的钱投入到极度安全的事情中,确保你的资产安全,然后拿出10%-15%的资产投入到极度冒险可能会遇到正面黑天鹅的事件中。这样,你就不会让负面黑天鹅事件超越你的底线伤害你,同时还有可能获得一个超额的回报。也就是说,一边不承担风险,一边承担高风险,二者的平均值是中等风险,但是我们能从黑天鹅事件中获得额外收益。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黑天鹅》这本书的分享,下面让我们总结一下《黑天鹅》这本书的观点。首先《黑天鹅》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世界的运作是被一个个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推动的,而我们没有意识这一点,是受到我们偏好事后解释的因果关系、用过去经验预测未来和沉默的证据无法说话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受到不能预测的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如此大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命运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黑天鹅事件带来结果的性质,将黑天鹅分成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两种,通过杠铃策略,增加对正面黑天鹅的投入和避免参与到负面黑天鹅中,实现利用黑天鹅生活的目的。
如果今天让你用两个字描述一下中国企业发展的状况,你会用哪两个字?
先来告诉你我的答案吧,我的答案是“散”和“乱”。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咱们中国的企业市场,就像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一样,小国林立,群雄逐鹿,攻伐不断。
首先是“散”。比如说即使在A股的主板市场,这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的市场,市值在30亿以下的中小公司有400多家,占了整个市场的20%还不止。
除了散以外还乱。像企业间举牌收购、资产重组、买壳交易等兼并收购行为层出不穷。仅仅2017年一年,企业兼并收购案就有五六千起。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并购案。像饿了么并购了百度外卖,中信资本收购了麦当劳的中国分部,改名为金拱门,还有融创的孙宏斌收购了万达企业的酒店业务。除了这些,就更不用说中小板、创业板还有大量很活跃的并购交易了。
严格地讲,今天的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中国企业的“并购时代”。今天我要跟你讲什么呢?就是讲为什么中国企业在今天会进入这么一个“并购时代”,以及这个“并购时代”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一般性:中国兼并收购背后的宏观逻辑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中国在这个时点上发生兼并收购的大潮,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宏观环境、技术进步、金融资本流动,三个因素都会促使这个现象发生。
我们应该能够知道,这几年中国的宏观面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周期下行,新技术应用。
比如说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突然拐了一个弯,开始下滑。2015年下滑到了6.9%,创了25年的新低;2017年金融去杠杆;2018年,我们知道国际环境恶化,直接带来了多个行业的寒冬。这种宏观环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也就是企业估值开始下降。换句更加通俗的话说,就是资产变得便宜了。好,这是周期下行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就是新的技术应用不断地涌现,所以行业的边界就会不断地被打破和重塑,行业之间的资本流动越来越多。宏观经济下行以后利率下行,投资机会也变少了,所以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资金到处寻找机会。再加上2012年以来,中国又出现了一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种金融创新工具都出现了,银行对并购贷款的限制也开始放松了,这使得加杠杆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企业“买买买”就有了资金基础。
比如在前两年闹得很大的一个并购案,就是宝能去举牌收购万科。其实宝能的资金实力是不够的,但是运用了很多的金融创新工具,加了很高的杠杆。所以说,宏观面的周期、资金和技术就为企业的并购行为创造了客观条件。
这不是我们的杜撰,因为40年前的美国有过特别类似的情况。美国在五六十年代经历了黄金的高速增长,到70年代以后就陷入了停滞下行的状态。那时候再加上中东战争,就导致油价上涨,所以美国企业的利润当时是大幅下滑的。这种宏观面反映在股市上就是企业估值非常低。
像1967年到1979年,整个12年间,你知道美国道琼斯指数涨了多少吗?从800点涨到838点,12年涨幅不到5%,当时美国的企业市净率已经接近了1的水平。而且为了刺激经济,美国的宏观面也变得非常宽松,下调利率放水,所以那时候市场上也是到处都是钱,再加上金融自由化浪潮,所以,美国在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出现企业兼并收购的狂潮。然后,并购基金也就大量地涌现。
讲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听到的这些词语是不是特别地似曾相识?美国的这些情况,正和我们今天中国的情况有很多的类似之处。所以我告诉你,中国的兼并收购浪潮不是什么独有的现象,而是宏观经济面在微观市场上的一个反射。
好,顺着这么一个逻辑去推演,你就会发——中国的并购时代可能刚刚开始起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不管是从融资还是投资的角度,这句话的意义都非常深远。
第一,从融资角度,以后上市可能不是唯一的通道,反而被企业并购掉是一个退出渠道。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讲,下一拨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在形形色色的并购基金上。
前几年最活跃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民企并购活动。这两年我一直在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件,我的感觉是,通过兼并收购进行重组的国企混改,可能是下一拨的热点投资方向。在金融市场上做的同学,不妨对这一方面的情况多作一些了解。
二、特殊性:中国兼并收购背后的制度逻辑
好了,刚才我跟你讲的是中国并购时代的一般性,也就是宏观经济面决定了中国现在进入了企业的兼并收购时代。那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我们这个兼并收购市场上,我们的兼并收购活动有没有什么特殊性呢?特殊性是有的。
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兼并收购有一个特别直接的原因,叫做交易套利。这种套利主要体现为证券化套利。证券化你肯定知道,就是将资产转成可交易证券,比如说一个工厂变成上市公司,就是这个公司的资产转变成股票的过程。
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中国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巨大的新兴市场。那么在这么一个市场上,证券化就有着巨大的套利空间。为什么呢?因为证券的价格,是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很容易被操纵的。所以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讲,我们的并购市场呈现出一个特别严重的套利情况。为什么呢?因为相对于老老实实地做实业、做大做强企业,并购的资本运作来钱太快了。
任何企业其实都跟我们人一样,也是“好逸恶劳”的,如果有赚“轻松钱”的机会,谁愿意去赚“辛苦钱”呢?我们中国的市场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大,大家都对这种短期的快钱更感兴趣。所以一个企业去苦练内功,进行内生式的增长,带来的盈利上升要被企业认可,反映到股价上需要漫长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辛苦钱”。而你去搞一个并购,搞一个财务报表并表,数据马上就被美化,股价也嗖嗖嗖地往上涨,这就是典型的“轻松钱”。
再加上A股市场是一个缺乏做空机制的单边市场,所以坏消息是很难被反映到价格里的。你并购成功了涨得就多,并购失败了跌得也很少,这就越发地导致大家更愿意去多玩资本游戏。你辛苦了十年,企业估值做到了几十个亿,很了不起,对不对?但是你看资本市场上,一年几个并购下来,报表上资产的规模飞速扩张,利润翻番,市场的“预期”就被炒得火热,估值一下子就翻到了几百亿。
换位思考一下,换成你是企业主,你挡不挡得住这种诱惑?换成你是拿佣金的投行,你会不会去怂恿企业多“梭哈”几把,赚个盆满钵满呢?
另外一点,你可能也会知道,我们整个市场的金融知识特别匮缺,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对“概念”和“实力”中间真的是缺乏辨别力。所以,有时候企业不去炒作概念,市场上都没有声音,这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刺激了企业去进行概念炒作。
很多行内人也会认为,中国的并购市场尽管是有一个很坚实的宏观面做支撑,但是A股市场上的并购狂潮泡沫是非常非常多的,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上的并购案,很多都是进行概念炒作。所以,从我们投资者的角度,切忌跟风去追逐A股市场上的并购概念的炒作,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踏入到坑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