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天,就是全厂全面执行“点对点”上班的日子,从1月24日公司防控政策宣布在厂人员集中封闭住厂,到4月20日解封以来,已有整整87天,接近三个月的防控期。这一刻,欣喜、感激、感慨,多种情绪不禁撩上心头。心交百感之际,让我开始在意的却不是出厂后的生活,而是关于未来的种种。
新年是何年
时间回到87天前。
除夕前夜,运行部紧急通知在厂各值班员同志,响应厂内防疫号召实行封闭管理,管控时间暂定。这就意味着,本该定好时间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同事们,可能无法好好过一个年了。在当时,疫情的严重性好像远超身处荆门的我们的想象,当来自武汉的暴风眼外旋稍稍延展,一切就那样突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卷入其中。
苏轼曾于《水调歌头》中写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用来描绘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景象。而我在正月夜里巡检时,抬头望天上星伴天上月,却也感慨这庚子少了许多年味,多了些凄清的味道。也许是封闭后的特殊性,值内师傅很少谈及新年情形,一心做好班组交待的各类事情。2020就这么悄然开始,也在经历它的人身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和日夜坚守
虽然不知道市内的防控情况,但是此刻的我知道,一场特别的战“疫”已在这座隔离的围墙内打响。踏入二道门的那一刻起,我便成为一名斗士,成为公司、部门“抗疫保电”的一份子。彼时,社会负荷还未降下来,厂内保持双机运行。面对人手的不足,运行部紧急制定人员保障方案,从“四班三倒”到推行休班各值利用正休时间支援,最终敲定了后者。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人轻言苦过。运行的工作方式,本就随日夜轮替,可当有的人下夜班后又上一个夜班,接着一轮披星戴月见日出,也难免会增加疲惫。其后负荷下降,暂停一台机组,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部门也随之成立备用值,及时调整防疫工作。那时,部门管理人员只有田主任和为数几位专工在厂,保生产目标达成以及严峻的防疫、保障工作都压在他们的身上。在我印象当中,直到荆门市内解封那天,田主任都没休过一天假。
那时我有心记录下我们这些运行人员的坚守事迹,部门内就有很多因疫情导致家庭生活不便的员工,我首先写的是我所在三值的电气值班员廖宇龙。因为疫情,他与家人及两个女儿长时间隔绝,女儿不但没有责备,反而亲切的告诉爸爸要加油下去。后来我所写的廖宇龙事迹登上《中国能源网》、《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我便明白我们运行人员一直以来为战疫的付出和坚守是被社会看在眼里和认可的。后来在宣传方面我又写了许多事迹,每一次防疫工作的下发和落实,我都能从材料本身和每个努力去完成的同事身上看到闪光点,看到这背后属于整体的付出。回想大家至今这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和自己亲身参与的努力,不仅让我成长了很多,更让我感悟到我们作为中央企业所属的基层企业在此刻具备的重要使命和担当。
再一次回归
这87天里,每一位一起扛过,一起走来的公司同事,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还记得班组每一轮分配我去食堂拿餐还有帮忙的任务时,感觉自己也成为了能给大家加油鼓劲、补充能量的使者。我还记得在食堂临时担当大厨,为大家做出可口饭菜的检修曾书记以及运行张龙军师傅汗流浃背的样子,记得食堂大姐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为公司员工打菜装盒的样子。现在,我们又能够重新堂食,不用再集体实行配餐制,想起当时的种种,也能心头一笑不失为一件趣事。
这87天里,我们也首次从公司内部角度用上了视频会议的形式来开会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我还记得身在武汉疫区的部门杨书记,始终牵挂我们在厂工作班组人员的身心问题,参加我们的民主生活会,远程和员工交流、谈心,解决问题。几句简单的话语,在疫情期间对我们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是振奋人心的力量。
明天开始,我们又能再一次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防控工作的结束或是松懈,相反,解封之后的抗疫保供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当我们踏出这座能为我们提供庇护的围墙时,今后的我们不仅仅是对公司负责,更要对社会,对家人负责。未来,也许社会整体疫后恢复市场与经济形势会很难,电力可能需要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参与调峰。但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这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相信回归生活是一切恢复正常、新的开始,也认为此后是需要我们重新积蓄力量、为公司营造卓越业绩继续努力的一整年。
如同我们在这87天的坚守与战疫中达成无一人感染的优秀成绩一样——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