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
——周末滤镜看周围“五谷渔粉、金钱山、雷鸣山”
火山
正式进入寒假模式,恰遇小孩不用去广州培训,放心睡到自然醒;似乎好久没有试过这样,有惦记的时光,总是有种掂量在游动。孩子去参与一个快板的表演,他们母女不知啥时回来,于是打算去西关少爷点鱼蛋面。
走到半途,遇见阿坤,他是我们村的人,在加工着木板;之前还以为路口的板材店是他的,原来他是接工程加工酒柜、衣柜等吧。见到他,忽然想起附近有一山下村南围人士开了一家五谷渔粉店,好像味道还挺原生鲜美的;店面在旺城市场的路口,生态、有机品牌似乎挺能吸引眼球。店主阿东不在,他堂弟在,这堂弟告知东去广西了,要跑一趟外母家;春节快到有不少外地媳妇都想趁着不是很冻,先行回家看看。三弟、二弟他们都讨了外地媳妇,他们忙里忙外挺折腾也挺新鲜的,不过其中意味如何,吾哪能体会?我的妻子外家就在附近,吃五谷渔粉的番茄蛋面,就经过那里。看到工人忙碌,不敢打招呼,摇摇手就走开了。
吃面的过程中,阿坤知道我在店面,就在乡村微信群发信息,要求打包一份给他;他可能忙碌没说详细点哪种,于是点多一份番茄蛋面,打包竟然需要增多一块钱;阿坤晚上喝多了早餐午饭也没吃,反正回去途径板材店,于是提着一份给他。回途中,顾着看微信,又遇到外父,打了个招呼,疏忽间走过笼;阿坤在后面大声叫我,才意识到自己认错方位失魂了,莫非这段时间和“失魂鱼”玩多了?阿坤狼吞虎咽,我也没多逗留,唏嘘三两句就离开那店。
看着离约定四点的时间还久,还是回家上网罢了——要不上网阅读,要么微信捧着,真正捧着书本的机会挺少。余哥给的《访谈》还没看完,趁机就连续翻阅。这是介绍散文怎么写的书籍,关乎立意、用笔、用心,看起来有味道;若早些年看,估计如同嚼蜡,现在倒是津津有味。正如余哥说的,我需要用点心思,或者说要增强笔力——这倒没有想过,只是想记录时代的感觉和观感吧。不然时间过去,心里总有一点怅然。
忽然,想起答应余哥,要去拿一袋水果,于是看着将就的时间去到西宁小学对面一家土特产店拿东西,报了姓名还有一袋龙眼干增多了。约好在西宁小学路口等,小马四点多才来到,接着和剑云在雍和苑集中,转道接上余哥、昌记,直奔江埔凤凰金钱山村。金钱山靠近双凤山,余哥说他多次来过这里,直到停下来,才发觉之前我也来过此地。那时写《双凤山》前后,数次来过看这里的旧屋、围栏,记忆真越来越淡了。或者是吧,淡如这里的清冽溪水,看到简陋木桥横跨溪流,我们数人蹦达而过,借着找蜡石的名义,挖掘垒墙和路边的荒草地。邝老师找来接我们,我们无意就在其下午挖粉葛的地方附近。邝老师领着我们去其妹夫家,竟然我们陪其来逛亲戚了。席间昌记送了一幅字给邝老师,我们哇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认得其中的片段,以前背得过,现在也忘记词了——剑云兄口占连续数句,果然才气再冒,怪不得昌记说最喜欢和他一起玩,这种和鸣之娱,此世少遇。余哥之父与昌记相认识好久,余哥延续地方史记脉络,《从化乡村史记》近日登台,波及小城文坛浪花,淡淡记忆远远在,原来精英挺进者,就落寞在沧桑时光之中。
隔日,在孟奇处小坐,想起去过李正天、谭大卫、陈一民等先生的约遇,觉得谭先生的贵族柔和之魅力,总有独特之处,谭先生三十多年前为英国女王画过肖像——孟奇太低调了,师从这等老师,却也老小孩般的脸红、恭却。下午三点半约了雷鸣山的杨永智画家,杨也是孟奇一年前介绍我们认识的。雷鸣山附近有点熟悉的记忆,多年前依稀来过,而杨画家在这里也蛰伏了十一年之久,近几年英气爽人——那些有点具象的抽象画,空灵幻梦,总有许多元素汇合,无形中好像又能调动得到一些潜在的记忆或灵感。我对他的胡子感兴趣,像挂着两个弯弯的棱角,趣意无穷。
艺术星空,点缀着从化文化路径的改变,小城越来越有内涵和有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