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介绍了一个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工作,当助教。老板非常狠心,直接给我排了1周18节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有时候回到家都不想动了。因为助教这个活除了不上课,啥都干。而且恰逢暑假期间,我先给自己定了一个月的期限看看,能不能吃得消。文章更新的话我尽量一周一次。
上回说到被我父母差不多“逼”着去了市区的一家四大行,具体的情形毕竟久了,有点遗忘,但是当初的感觉至今还是印象深刻。那种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周围的同事在忙来忙去,自己都没事情可以做,甚至领导都不来让你扫地,复印等。或许在如今的实习生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老板怎么可能让你啥都不干呢,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吗?当初的我本以为应该有点事情会让我做,哪怕复印几份文件也好,但是大概2个小时吧,我就一直坐在那里,简直就是周围人的空气。
到了大概中午的样子,我实在忍受不了那种氛围,一怒之下甩下了那本书,气冲冲的就跑回了家。和我父母据理力争,各种诉苦和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也给我日后对银行的这份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抵触心理。但是在我现在看来我确实错失了一段非常好的机会。和之后的几段工作经历相比,那点寂寞和无视算得了什么。
有了这一段经历后,在那个时候,大概是07.08年吧,工作不算难找,做外贸的很多。我一直想朝着外贸这一块去努力,也是我兴趣所在。想想你学了初中3年的英语,高中又是3年,大学4年,用10年的英语去和老外沟通交流,结果一顿瞎聊之后下单了,你的成就感绝对爆棚。结果你去做了个随便哪一个其他行业的,岂不可惜。当初的我就是简单幼稚得这么认为的。那时候我的母亲还特别建议了好几次让我去考教师资格证,考出就可以去做老师。老师和公务员哪个时候可没像如今这么难考,机会还是很多的。天真烂漫的我想到没想就回答我母亲,老师有什么好当的,一天到晚上同样的课,无聊得很……
刚刚就在我写文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来我们家做客,她是个大学西班牙语系的老师,聊着聊着开始就在说如今的99,00后,找工作都非常的挑剔,5.6千的工作不干,甚至8千的工作也不干,有些嫌弃没有双休,有些嫌弃路远。(我在的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个三线小城市)她们学校老师都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就业率,能签合同定下来的就早点定下来。但是很多学生都是骑驴找马,用一句比较精辟的话来说就是,找工作,就要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聊着聊着我突然意识到,人都是有共性的。惰性,舒适度,思维方式,人生经历等各个方方面面都影响着年轻人的求职意向。不管如何,路是自己定的,未来不要后悔如今做的决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