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所以会打算写一个和找原因有关的内容,很大程度是是因为昨天曲筱绡那个文章。有很多人给我留言说小曲就是命好啊,投胎小能手,出生在一个那样好的家庭里面,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拜托,曲连杰不也是曲家的么,怎么曲连杰就成了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呢。当然,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奇怪,人们在对事情归因的时候总有一个潜意识的原则:维持自己的自尊水平。自尊,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常见说的面子。丢了面子,是让人非常难堪非常尴尬的,所以,为了自己的面子,在潜意识层面,可能会引导我们做出一些错误,或者说至少有偏颇的归因。而这些失误会给我们的生活,至少说是个人的成长,带来麻烦。
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控制点(因素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文字的表达或许略微复杂,看下表
结合这张表,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常见了归因错误
- 别人的成功是运气,我没成是我运气不好
这种说法就是常见的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因方式,这种说潜在的意义就是维持了自己自尊,不是我能力不行,是运气而已。他成功是他运气好,我就是运气不好。尤其是在面对高难度的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归因。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的,比如买彩票中奖,这个事情属于完全拼运气,没有就没有无所谓。
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对照上表,可以发现,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而且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得人缺乏控感,缺少主动性。在我考博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考上之后,有一同考博的同学觉得,我又没有好好看书,就是运气好而已。我不否认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光靠运气就可以的么?哪个博导会要一个完全不能达标的学生?这件事情,至多就是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我运气好。可是很多时候,大家却忽略了水平相当这件事情。
很多富二代成功,也被归因于出生好啊,你出生就什么资源都有了,当然容易成功。资源多,平台高固然不可否认,但是没有一种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我曾经认识一个国外回来的朋友L,认识他的时候他在做留学的中介。笑容亲切,态度认真负责,一遍又一遍的和我沟通方案,我收到邮件的时候经常是深夜和凌晨。我一直以为L就是普通的小职员,但是我错了。L是止是富二代,算是富三代了吧,国外留学归来,本专业是会计,曾经任职在四大所,手上还经营着红酒生意。更让我另眼相看的是他有一个帮助成年智障的NGO,他和一群官、富二代的朋友们致力于帮助成年智障人群更好的适应社会。他每天除了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意,还有NGO的事务,比一般的上班族更加忙碌。他觉得工作是工作,事业是事业,而NGO是一份责任感,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可是,很多人都说他家庭条件好,不需要怎么努力。对此,他并不在意,他说做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
人们对“富二代”这个词语是有负性偏向的,不可否认,是有曲连杰这样的纨绔子弟,也有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坑爹货。但是,我所认识的二代中也不乏站在父母的平台上依旧努力着,想要走的更高的人。他们的成功,有家庭的因素,但是个人的努力是更为重要的。
任何的大富之家都经不起挥霍,家庭条件再好,躺在家里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任何成功,都有努力成分,一味的觉得别人的成功是由于运气好,只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我控制感很弱的消极状态中。这种状态长期下去就会造成整个人处于消极状态,变成那种什么都无所谓,反正我都不行的人。更为严重的,会让自己变得尖酸刻薄,全世界都对不起你,若真是如此那就太悲哀了。自尊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自尊是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自我掌控感,不然嘴上的不在乎,只会让人更加觉得你卑微。
- 我应该努力,努力,再努力
与完全归结于运气相对的,是将成败完全归因于努力不足。这种想法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错误,甚至是非常的积极。毕竟纵观这种归因的表格,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控制的因素。甚至这也是众多鸡汤文的观点,你要努力啊,你见过哈佛4点的图书馆么。
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件事情除了努力还有剩下的5种因素。人和人是有差别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们不可以去和爱因斯坦比,对于这样的猛人,我们努力做到最好,不如别人随便搞搞。我在读博的时候就遇到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揪着头发都写不出来的论文,我的师兄随便看了看,稍加指点,瞬间就明白了。这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有差异的。在智力水平的高低上,对于大神,只能膜拜,跪拜。
除了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的偏向也是不同的。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的智力成分是多样化的。见下图
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也有不擅长的事情。如果我们让刘翔去努力弹钢琴,让朗朗去练习跨栏,这显然是不靠谱的。人的发展是先天加后天的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努力,真的是在浪费时间。多元智力理论也是当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理论基础,只有全面发展,全面尝试,我们才能找到自己适合以及擅长的事情。读书时候的成绩好坏并不能预示未来发展的水平。如果只走读书这一条路,很多发展的可能性会被埋没。现在的孩子都会上很多兴趣班,这本身是好事情,去探索自己更为适合的事情,但很多培训却非常的功利(比如考级什么的),歪曲了兴趣的本意。
选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努力,才更容易成功。关于什么是擅长的领域,简单点说,就是你做起来最不费力就能做好的事情。这个话题,稍后可以另开一篇。
一味的将事物成败归因于努力,会有出现“习得性无助”的风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如果老是努力都不成功,那就会产生随它去,随便,无奈的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在所有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努力”是可控的,一件事情成败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过分的找不可控因素会让人没有控制杆,听天由命;过分强调努力也可能会习得性无助。考虑事情的时候需要关注更全面,才更有利与找出事物成败的原因,从而让自己能够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