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在精神上也能老有所依——解读《面对年老的勇气》

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忙,可你是否意识到,就在我们为了生活营营役役时,我们的父母正一点一点地老去。有一天,当我们猛然抬头,才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衰老得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那时,我们将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作家刘轩说:“真正面对父母老去,开始为告别做准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你多年轻或是多成熟,这都是一道困难的人生课题。”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母亲在四十九岁时离开人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单独相处。父亲得享高寿,却在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在照顾失智父亲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他学习的阿德勒心理学知识,轻松重建了与父亲濒临崩溃的父子关系。

《面对年老的勇气》这本书,正是岸见一郎从照顾父母的经验出发写就的。他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介绍了成年子女照顾父母时的心理建设以及如何与他们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一步讨论从照顾双亲的过程中所学到的道理,该如何运用到人生的其他方方面面。

岸见一郎,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在畅销世界各国的阿德勒心理学作品《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他像阿德勒生前一样,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善,在世界各地针对众多年轻人进行演讲和心理咨询活动。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岸见一郎,一起走进年老父母的世界,重建我们的亲密关系。

                                                               亲口对父母说:活着就有价值

作者的母亲在四十九岁时骤然离世,他守候在母亲弥留之际的那段时间里,总是不断思索:“人类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当人无法动弹、失去意识时,还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吗?”

人生只能前进,无法后退,身体状况也是一样。我们无法恢复青春,也不能逃离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松动、容貌衰老,身体开始出现以前没有的毛病。忘记人名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尽管心里一直觉得自己很年轻,也必须面对青春不再的现实。认为年轻才有价值的人,会想尽办法避免衰老,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人不可能永远不老。

其实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而非终有一天能恢复到年轻的状态,再次像从前一样工作。认清总有一天能力会逐渐下降,便能调整工作的内容与分量。

有些人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就觉得自己顿失价值,生活很不如意。例如一辈子被人尊称为“老师”的人,离开学校、不再是老师时,心理往往会受到打击。其实不仅是老师,人老了之后,很多人都很难相信自己还有价值。

所以,有些老人会开始借由抱怨,逼迫周遭的人肯定自己,有些人则会开始溺爱孙子孙女。祖父母对于孙子孙女的责任,不如亲子关系沉重,但是祖父母溺爱孙子孙女,往往会造成父母教养时的困扰,有时甚至会因此发生争执。

其实,年迈的父母制造麻烦通常是为了吸引子女注意,并确保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只要父母相信自己有价值,便不会如此了。

作为儿女,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有价值,请特别留意父母对家人的贡献,要对父母的付出说“谢谢”或是“你帮了我好多忙”。

当父母能做的事越来越少,越来越健忘时,子女就要对父母“还健在”一事表达谢意,无须特别留意他们是否“做了”什么、“做得到”什么,要不着痕迹地让父母觉得自己对家庭的确有所贡献。

家人不断对父母表达谢意,是希望让他们了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对家庭、子女有所帮助。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借由激怒他人或惹人烦躁,来引起家人的注意。

所以,我们要亲口告诉父母,活着就有价值。看起来毫无作为的父母,只要活着,就能凝聚全家人的向心力。

                                                            接受父母最真实的样子

作者的父亲年老时罹患失智症,意识朦胧,就好像活在云里雾里。但是状况好时也会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只是每次的短暂清醒,发现已经无法自理生活时就会很痛苦。

父亲的这种状态一度也给作者带来困扰,因为无论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父亲也马上就忘记了,不禁觉得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估计所有作为失智者的子女都有过与作者一样的困惑。

作者在书中以父亲为例,建议所有子女接受父母最真实的样子,同时在心理建设方面给了子女一些建议。

第一,如果无法想起过去,从头再来就好。

作者的父亲连一起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妻子也忘了。对于他而言,听到以前和妻子一起生活的往事,就像在读历史课本,与自己毫无关系,如果没有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感慨。

作者认为,促使失智父母想起过往并无意义,莫不如从头再来就好。决定每天都要更新关系,表示觉悟到每天都是新的开始,而不是昨天的延续。

子女唯一能做的,不是将父母拉回时间共通的现实,而是要走进父母独自的世界当中。就算那个世界难以理解,为人子女者也只能全力以赴。

第二,尊敬,就是看着对方真实的模样。

子女和伴侣无论有什么状况、是否生病、是否和我们的理想不同,都是我们所重视的人。我们不应该依照心中的理想给对方打分数,而应该看着对方真实的模样,体认到对方是无可取代的人。

尊敬双亲也是一样。看着双亲真实的模样,看着双亲独一无二、无人取代的模样;不刻意加以美化,不戴着理想的有色眼镜给双亲打分。

如果子女总是以过往无所不能的印象,来看待现在的父母,他们必定会因为自己不断被扣分而非常痛苦。如果子女可以接受眼前、当下的父母,他们在子女面前便无须装模作样,只需要做自己,心情一定轻松很多吧!

第三,感受昨天与今日相同的喜悦。

 照顾父母和育儿一样,要把重心放在做得到的事,而非做不到的事。虽然很难,但是这样比较容易注意到父母原本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居然能做到了。

可惜的是,大多数事情不但没有进展,甚至还会迅速恶化。尽管不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父母的退化是慢慢进行的。短期来看,每天的日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面对父母时,应该为了不变而高兴。

比较过去与现在,会惊讶于子女的成长,也会失望于父母的衰老。如果能好好珍惜和父母共度的时间,父母衰老与病情恶化的速度,就会和自家孩子的成长一样,好像没那么快了。

                                                         与年迈的双亲建立良好的关系

 那么,如何与年迈甚至失智的双亲重建亲密关系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

O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

父母年老体衰后,有时如果随便行动,可能会导致跌倒、骨折,或者更为严重的问题,结果很多子女总是忍不住限制父母所有可能造成危险的行动。但他们没想过,父母今天还会做的事情,可能到了明天就不会了。

“想做”不一定等于“能做”。但人活在世上,不能只做会做的事,做不到却不放弃,努力练习到会做为止,可以让人感受到活着的喜悦。

所以,作者觉得,想做什么应该让当事人自己决定,旁人不要以危险为由逼迫当事人放弃努力。如有必要,是可以限制父母的行动。然而另一方面,人一旦失去欲求,做不到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多,到时候旁人再如何鼓励,也很难让当事人愿意尝试。

为了避免父母日益退化消沉,子女应该适时陪伴在父母身边,防范他们遭遇危险,而不是从一开始便打消他们行动的念头。

O不要期待父母说“谢谢”。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为了照顾母亲辞去了工作,没想到有一天,母亲看到儿子,竟开口问他:“你不用去工作吗?”听了母亲的问话,男子受不了母亲居然不知道自己是为了谁而辞去工作,几乎情绪失控。

尽管子女希望父母了解自己的付出,但父母往往无法满足子女的期待。有时候作者也会被父亲惹恼,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只要想到只要父亲还活着便值得感激,就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了。

O待在身边,就是一种支持。

作者一度曾常常觉得,照顾了父亲一整天什么都没做,尤其是父亲睡觉的时间变长后,更是觉得什么忙也帮不上。即使是父亲醒来,也不过是准备三餐和打扫无障碍厕所。那时,他一想到自己做的事这么少,就会觉得其他人照顾父母如此辛苦,是不是在偷懒?

直到他读到哲学家鹫田清一的一句话:我们的社会已经忘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陪在对方身旁”的力量了。作者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了,知道自己在父亲身旁就有意义,就是一种贡献。

正如他父亲对他说的:“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入睡”。

O不需要对父母大呼小叫。

 想要阻止父母做某些事的时候,我们常常情绪激动地对父母大呼小叫。然而,就如被教训的子女一样,父母被骂之后看起来是放弃了,其实是在寻找反抗的机会。

其实负责照顾父母的家人,因为父母的行为而烦躁或愤怒时,情绪的背后其实隐含了某种动机,真正的起因并不是父母的行动。

首先是想依照自己的想法支配父母。长大成人的子女会想胜过父母,子女对着年迈的父母发怒,便是展开了与父母的权力斗争。

还可能有另一个动机。作者举了自己的一例子。

因为背负着照顾父亲的责任,他总是神经紧绷,甚至不容许自己感冒。当他想要休息时,便需要让所有人觉得的确有正当理由。这个所谓的正常理由便是“愤怒”,以说明大家他真的不能再去父亲家。也就是说,他的愤怒不是真的因为父亲的各种行为,而是为了说服自己

作者坦诚自己的行为对父亲而言就是找茬。其实他完全不需要把父亲扯进来,只要老实向人求援,说“今天我很累,拜托你代替我去”就好。

O照顾父母需要认真的心态,不需要沉重的心情。

 心态认真和心情沉重是两码事。照顾父母一定得心态认真,却不需要心情沉重。就拿预防父母受伤这一点来看,照顾行动需要协助的父母,时时刻刻都得小心注意才行,一定得非常认真。

但是照顾者不需要为了强调照顾很辛苦,而皱起眉头、大声叹气。照顾者表现出辛苦的姿态,有一个理由是希望受到照顾的父母,能了解照顾究竟有多辛苦。

另一个理由,则是希望本来应该和自己一样辛苦照顾父母,却没有担一点责任的兄弟姐妹,了解照顾究竟有多辛苦。

照顾当然辛苦,但是不需要刻意表现出辛苦的姿态,好让其他人知道。如果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辛苦而伸出援手、提供协助,这么做不见得能达到目的;要是结果不如预期,就更难以保持平稳的心境了。换句话说,希望别人帮忙,直接开口要求就好了。

O从不同角度解读父母的话。

 因为某种原因,作者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以往都是靠母亲来缓和气氛,所以母亲去世后,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事实让他感到很辛苦。

父子二人单独生活后,作者从对厨艺一无所知开始学着自己做饭。有一天,他为了学做咖喱饭在平底锅前一连站了三个小时才完成。而父亲回家吃了后只说了一句“以后不要再煮了”。

作者认为父亲是嫌他煮的咖喱饭难吃,想到花了这么长时间却只得到父亲这句话,非常沮丧,甚至还想,以后再也不要帮父亲做饭了。

直到十年之后,一个朋友为他解读了父亲的话。原来父亲是认为他还是学生,读书才是他的正事,如果为了煮饭必须耗费三个小时,那就“不要煮了”。

从这以后,作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父亲的话,不知不觉间关系就和以往不同了。

如果想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仅看对方表面的言行举止,而要努力看懂背后的良好立意。另一方面,自己也必须努力把话说清楚讲明白,以免对方误会。

O以“朋友”身份面对父母。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人只要戴着特定的面具,便无法转换成其他身份或关系。当父母戴上父母的面具时,子女也无法拿手子女的面具。原本高高兴兴聊着天的子女,只要一听到父母说教,就会觉得自己还是闭上嘴巴比较好,因为父母总是不肯听到最后,便插嘴批评,所以子女当然会认为,父母绝对不会好好听自己倾诉。但如果把子女当作朋友,便不会一味地去说教。

和父母相处时也是一样。如果不戴上子女的面具,就能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听父母讲话,就算父母说错,也不会认为一定要纠正。从不一样的角度看,说不定还会觉得父母说话很有趣。

如果无法摘下面具,至少可以换上朋友的面具。亲子相处时,父母或子女其中一方,最好是双方,都能戴上朋友的面具,说话方式也会因而改变。

如果眼前的人是我重要的朋友,你就会知道该如何对话与聆听。你不会干涉对方的决定,也不会冷漠地抛下对方说:“这不关我的事,是你自己的功课。”

                                                                         让父母精神上老有所依

勿庸置疑,因为“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大多数国人对父母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愿意为父母养老送终。但是几乎没有人想过要像学习育儿知识一样地学习如何赡养父母,如何让父母精神上也能老有所依,岸见一郎的这本书应该说为这一课题开启了一扇窗,让我们进一步思索奉养老人的智慧。

常让父母听见你的声音看见你的脸。迫于生活的压力,以及当代世界大同的理念和社会状态,使得常回家看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成为了一种奢侈。然而,电子信息时代的进程又使得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保持与父母不间断的联系,电话、微信把我们与父母的距离拉近了。每天一个电话、每周一次视频聊天,只要用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对父母而言,

却比我们寄给父母的生活费和生活用品要珍贵得多。

有对孩子般的耐心。当父母年迈,他们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点都会变少,对外联络的范围也极其有限,所以当见到儿女时,他们不停地述说、唠叨,有的话重复几十次而不自知。这时,大多数儿女都会显得极不耐烦,或者直接制止。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女儿也曾因为她唠叨不耐烦,她就对女儿说:“你小时候一本书不停地让我讲,讲一百遍还要听,那时候我也不想讲,可因为你要求,我从没拒绝过。现在我多说几句话,你就不爱听了吗?”

的确,如果我们能拿出十分之一对孩子的耐心来对待父母,聆听父母,是不是就足以慰藉父母苍老寂寞的心呢?

不只要“孝”更要“顺”。“孝顺”一词是由“孝”和“顺”两个字构成的,生活中更多的儿女只做到了“孝”而忽略了“顺”。

“孝”很容易做到,做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就算达到标准;而“顺”着父母的心意却真的很难达到。因为儿女们常常认为父母年老了,有的想法可笑,有的做法愚钝,所以常常要控制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强行他们听从自己的意志。结果,要么是不欢而散,要么就是父母默默忍受。

即使是年老,即使是思维和行动已经退化,父母也依然有自己的人格、自尊和价值期待,所以为了保有他们最后的尊严,只要不存在原则性问题,“顺”着他们的意,随他们的心,也许比争执对错更能让父母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面对年老的勇气》是岸见一郎在写完《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所写的又一部重要的新作品,这本书汇聚了岸见一郎多年来亲...
    美文888阅读 506评论 0 1
  •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
    ColdRomantic阅读 252评论 0 0
  • 民国时代,旗袍盛行,老刘家祖传的裁衣店,到了刘六这一代,更是将旗袍做到了极致,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全都是慕名而来啊。...
    钱罐罐阅读 221评论 0 0
  • 缺乏安全感,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传染病。所以,有人在爱情里患得患失,有人在工作中惶惶不安,有人在生活里畏手畏脚,有人...
    查理先生丶阅读 307评论 0 0
  • 【健柳腰美导语: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一般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的症状,6个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作...
    健柳腰美阅读 1,0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