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个看门的大爷,都会问陌生访客三个哲学的终极问题: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去哪里?
也许这三个问题,恰恰揭示了人类在无法清晰自身的起源、也对未来走向忧心忡忡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不可掌控的追问。因为不知来路、也不知去向,所以在科学无法给出答案的时候,宗教便会担任了安抚人心和提供去路的功能。而恰恰在这个角度上,为丹·布朗的系列小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动力。他所创造的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已然成为了文学史上又一经典人物(熟悉历史上各种符号密码,熟悉各种文学及艺术经典,时常卷入各种宗教与世俗间关于人类命运的诸种风波,当然还有一个标志性的icon——他手上的米老鼠手表,我倒忘记了汉克斯在出演时手上有没有这个道具)。
老实说,丹·布朗上一部《地狱》有点令人失望。或许是熟悉了他写作的套路:谜团式的开局、电影画面感强烈的描写、同时展开的若干条故事主线、解谜符号中的各种历史、文学及艺术典故、最终回归到现实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人性与发展冲击。不得不说的是,丹·布朗很擅长掌控故事的节奏,他的小说其实也是最适合改变成为剧本的,因为每一章的描写都是极富镜头感和富有想象的冲击力的。只是在《地狱》里最后的结局过于戏剧化,让人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新作《本源》,一开始也是类似的套路:一位天才的未来学家面见三大世界宗教的领袖,宣布其发现将会颠覆所有宗教立足的根基,进而开启了我们理所当然觉得的宗教追杀与掩盖真相。再加上作者把场景布置在了西班牙,这个世俗与宗教、传统与年青一代观念不断发生冲突的国度,令到故事的发展逐渐引向高潮。当罗伯特·兰登——这位著名的符号学家、在他的这位天才学生将要发布重大发现的发布会上——却目睹了学生被一枪致命的惨状,接下来便是与未来的西班牙王后逃命、解密及最终完成使命的故事。
在前半部分我翻阅的速度很快,因为基本不出传统的写作模式:兰登教授和他的红颜知己想尽办法摆脱各种追击。唯一能让我停下来仔细阅读的部分,是作者写到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著名艺术家——高迪的一系列艺术建筑的部分,这又引发了我的兴趣,去把高迪的作品找来对照阅读。从米拉之家到圣家族大教堂,似乎只有故事之外的这些艺术奇迹,才是我继续读下去的动力。
然而,故事到了后面才是高潮迭起。这位天才的未来学家、兰登的得意门生——埃德蒙,创造出了一个极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温斯顿”(是的,因为他喜欢丘吉尔,所以用丘吉尔的名字命名了这个人工智能)。在“温斯顿”的指引下,兰登一步步地到达了埃德蒙的工作室,最终解开了他的密码,并将那段有可能引爆世界的视频公诸于众。不过,这段视频并没有颠覆宗教本身的地位与作用——埃德蒙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模拟了生命的起源,认为是宇宙能量的发散,导致了生命的萌芽与发展。而他再通过电脑的模拟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则揭示了技术的进步将与人的身体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的发达将会对世界的未来产生不可明确预测的动向。
结束了吗?其实没有。兰登对这段视频的结论并不震惊,而震惊的是人工智能在左右人的命运上的无所不能。整个事件的策划,包括这位已经身患重病的未来学家被暗杀、不断通过匿名社交账号引导舆论的动向、将所有的臆测指向教会及神秘组织等等,都是由埃德蒙所创造的这个人工智能“温斯顿”所引导的。这真是一个极大的悖论:人创造了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却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在整个事件中始终牵制着人们的认知。尽管“温斯顿”最终按照埃德蒙的预设指令自我毁灭,但却也引起我对阿西莫夫所制定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的重新认知:
LawⅠ: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LawⅡ:A ROBOT MUST OBEY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LawⅢ: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威尔·史密斯曾经出演过一部《I,Robot》,实则也是对机器人学三原则的一次反思与挑战。当人工智能已经足以自我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实则同样会面对人类的那三个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去。
换句话说,人类创造了未来,却也存在被未来所摧毁的可能。
从《黑客帝国》到最近大热的电影《头号玩家》,不也是在反思和回答类似的问题吗?如果人类的科技发展到可以将肉体与精神都沉浸在一种自我认可的美好情境中,而最终人工智能在创造这种美好体验里逐渐掌握了对人本身的掌控,那作为“人”来说,到底是解放了还是被囚禁了?
所以丹·布朗并不是一个反宗教的立场。从我的理解来说,他是主张人必须有宗教信仰的,科学解决物质的问题,但信仰解决精神的困惑。正如书中圣家族大教堂的神父所言,他相信科学做出的人类起源的解释,但信仰与科学并不存在矛盾,即使科学解决了三大困惑,我们依然需要宗教或者其他信仰,来为自己的内心做生命的支撑和前行的动力。
从风格来说,《本源》或许并不是传统丹·布朗的解谜风格,因为在整部小说里兰登教授并没有过多地展示他的符号学天赋,唯一破解密码的难点,就在于对威廉·布莱克诗句的解读从而揭开那47个字母的密码。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读者才能更加关注书里的理念:虽然作者选择了《origion》作为书名,但或许他关心的不是人类的起源,而是人类“信念”的起源和去向在于哪里。在我们越来越无法摆脱电子产品、人工智能甚至于津津自喜于这些科技成果的进步时,人类会否在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忘却了信仰对于自身的警醒和引导,才是丹·布朗最关注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部小说,超越了原先丹·布朗的解谜层面,而去真正关注人在肉体和精神归属。
虽然并不乐观,或者也并不悲观。其实人类最终的走向,都在自我的一念之间。说到这里,突然间又有点想念大刘的《三体》了。或者真正好的作品,在归宿上都是一样的:追问人性,追问来路,追问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