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不记得是心理学家荣格哪本书上讲过的了,“人类是文字的奴隶”,这话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某种程度上,对于现代人,文字即文明。历史上很多重要的节点和变革,几乎都和文字内容有关,文化通过文字来表达,文字也可以把文化固化,人文思想更多地也是通过文字获得和传承。
既然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递离不开文字,人与人思想的交流也主要通过文字作为载体,那么作为文学创作者这一职业,对整个社会来讲,即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
就每一个文字创作者,虽然作为个体的力量终归微小。但不管如何微小,思考作为一个笔者的意义和目的,都是很重要的。不想清楚这一点,我想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字创作者。一部作品的目的,作者本人一定是想通过他的文字表达什么,通过他的文字让读者获得什么,其写作的意义在于表达内容本身,文字是这一目的的载体和工具。
我们很难去定义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就文学本身来说,一个读者看到一部文学作品,他首先能直接获得的是两样事物,一样是文字本身即它的形式,比如诗词歌赋小说故事散文经史子哲等形式上的,一样是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即形式下面所要表达的思想。而归根结底一部作品好不好,在于人们或者说读者通过文字能获得什么以及读者的情感诉求能不能被满足,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这种获得是短暂的还是久远的,其意义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注定了,我们很难给什么是好的作品下个定义,也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答案。
但就文学创作者个体来说,一定有他作为一个创作者的态度。个人理解,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它一定是能帮助人对人有益的,是真诚的,但它同时又不是说教的。通过作品本身,可以引发人思考,能和读者达到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和互动,在个人看来这是好的作品。
如果能写出于人有益,能引人思考,甚至可以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就创作者自身来讲,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因为写作对创作者的意义,从情感角度来讲,其实是获得一种表达的满足感,我们有渴望表达的欲望我们才写,欲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满足,就写作本身来讲,表达本身就是欲望,很多人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不给别人看,他也能获得快乐,比如日记就是。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有人和我们共鸣,所以文字是把笔者和读者在情感上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结果,是一定要有思考和情感共鸣才行,所以一个好的作品不能引发思考和共鸣,就和人吃快餐是一样的道理,只能解决饥饿问题,但从营养上来说可能是没有的,而吃多了对人的健康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我想是足以骄傲和感恩的。一个是我们有机会表达,一个是我们有机会被人理解。作为群体性动物的人,这显然是快乐和幸福的事。
作为一个在魔都生活多年的成年人,生活经历让我觉得,社会思想科技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理念像一个洪流一样,裹挟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集体意识的强大作用下,如果没有独立地思考那我们作为个体的思想就会被压制,只是这种压制我们时间久了不会觉得,体现出地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懒于思考,或者不愿思考。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忙碌才不让我们思考,而是因为忙碌可以让我们变得麻木,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或许只是我们不愿思考的借口。没有思考的忙碌,很多时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充实,但并不能使我们感到快乐。其结果,就是这个社会,常常是物质我们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满足,但精神上我们也更焦虑和空虚了。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个体的价值?什么是生活?喜怒哀乐爱恨这些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随波逐流好还是不好?这些很积极的对人很有帮助的思想意识,却成了现代人生活的稀缺品,甚至被当成无意义的东西,其实是很可惜的。但我并不悲观,我认为人们在这方面的觉醒是早早晚晚的,尤其是在科技极大地发展、物质得以很好满足的这个时代,人们渴望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是迟或早的事。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人们只有在物质满足以后才会去思考哲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看似个人的命运和思想都是自由的,如果我们缺乏人生意义的思考,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心就会完全被外在的事物左右,不再受思想的浇灌,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变成精神荒漠,在我看来这是很可怕的,对社会的发展也没有好处。但一旦物质开始获得满足以后,当人们通过追求外在的事物无法获得更多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会转向我们的内心,开始寻找内在的自我。金钱,车子,房子,鲜衣美食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给人的快乐终有限度,而人的思想却可以穿越时空,无所不包,可以从古至今到未来千年万年,也可以从微小的粒子尘埃大到洪荒宇宙,它都能装进去。物质的快乐有尽,精神的快乐却是无穷的。物质越发达,人们的精神追求就会越高,在我看来这是注定的事,从古今中外历史来看,也符合这个特点。
所以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哪怕他的力量再小,也应当认真好好地写,写有温度的文字,写结合生活的文字,写关于当代人的文字,最起码要能帮助到身边人,要让读到的人们通过文字能获得温暖和力量。更要通过文字让我们能够结合生活知道,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事是否是有意义的,通过我们的文字,要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活,而这样的文字一定不是说教的,而是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的。
因为说教的文字,他一定是笔者个体的认识,它肯定是片面的,局限的,甚至是狭隘的,本质上是一种个体的思想输出。而引发思考的文字,带来的思考是思考者自己的,是结合自身的,看到的读到的人愈多,这种普遍性愈强,虽人人答案可能不同,但其意义远比说教的文字更广,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文字,只从笔者的角度,不从读者的角度去谈,也是片面的。在我看来,读书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一个人如果能坚持一生读书,肯定能让他变得不同,这点是确定的。读书多的人有个普遍特点,谦卑不狂傲,因为大凡狂傲都出于无知,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是这个道理。有谦卑心的人,往往有敬畏心,谦卑心的人也更容易知足和感恩,所以容易快乐。
平日里如果不忙,休闲的时候,我喜欢看小说和人物传记,前两年尤爱加西亚的,这两年我很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矛盾和纠结,自我挣扎,每次读后,即受冲击又感觉回味无穷,哪怕是书中无关紧要的人物,在大师的笔下,讲出的一句话,也能引发人的思考,作为大文豪,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后人对他的景仰是有原因的,也是他的作品能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论文字优美,或者说我最喜欢的书《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的翻译非常美非常传神,《浮士德》是我很爱的书,严格来说,不能用小说或者诗歌去形容《浮士德》,它更像一本哲学书,而《唐璜》和《浮士德》比,在我看还是有差距的,虽然也很不错,《唐璜》两卷本只看了上,也可能我说的不客观。我不太好意思说我看过莎士比亚,或者我仅仅敢说我家里有,读过。余华的《活着》我也很喜欢,今年看了黑塞的《悉达多》和《荒原狼》我觉得也很不错。另外我也很喜欢讽刺文学《动物庄园》和《1984》我认为是很经典的书,这两年看过比较好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很好,还有《偷书贼》《走出非洲》《漫长的告别》等也很好。毛姆和东野圭吾的我感觉风格比较近似,偏灰暗,以前理解的浅各看了几本就不怎么爱看了,及至自己开始写,反而有些懂了。
我觉得散文很好,但很难写,读过林清玄的和季羡林的,我也很爱诗歌,我觉得能写好诗歌和散文的人,心一定要很柔软,我不行,或许以后可以试试散文。
我也很爱读心理学和哲学,早年看过很多认知心理学还有情绪管理的书,近年荣格和阿德勒的大多数作品,我都看过。很喜欢荣格,他的《红书》我认为值得反复看和思考,而阿德勒治愈了我的自卑,近来在看弗洛伊德。我认为心理学对于个体的自我认识,对于理解人性是很有帮助的,而人性在我看来有一种复杂的美,读《淮南子》讲“道之精微,莫过于性命”,感觉形容得好贴切。个人认为读心理学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之所以把弗洛伊德放在后面读,一个是他影响力大,一个是我不喜欢他,这种不喜欢是因为他把人分析得太透也过于极端,他的争议和他的影响力一样的丰富精彩。
哲学书我也看过一些,两方面一个是中国的古代哲学一个是西哲,中国古代哲学从大学开始读了不少,可惜都是生吃硬啃,要说懂很难讲,毕业后读了不少南怀谨的著作,获得不少乐趣,可惜时日久远忘得已经差不多了,但个人非常喜爱《道德经》,常常想起,很多句子也能背诵。我不怎么喜欢孔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我所知道的身边很多人比,我的认知水平可能连看过都不算。
近几年西哲,读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也很不错,我很喜欢阿多的书,尤其是他的《别忘记生活》。其他的读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的作品,硬啃过康德《纯批》半途而废,近来在看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也没看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买了一年还没拆封。最近看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还打算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我认为他是个天才,关于“悲剧可以使人达到幸福的彼岸”这一观点,我很喜欢。叔本华我不喜欢,我不太理解他一边极大享受物质一边谈节制和各样美德,不过我很喜欢奥古斯丁。虽然绝大多数哲学书我都没读懂,但我觉得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也能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哲学思辨,让我们的思想借助前人的思想,不断地升华,不但能够获得精神愉悦,还能给我们生活以指引,所以哲学书我认为多少要看看。
历史也是我爱的,大体上从高中我就开始看,现在每年都会找些好的历史书来读读,当然高中那个时候我最爱武侠和励志的书。历史相关的,从严肃的到休闲的,我读过一些。我觉得读史的目的在于知今,可以很好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是怎样的,历史读得多,可以使人变得开朗,眼界变得开阔。我们生活的时代,还是很幸运的。近两年看过西蒙《英国史》三卷本,看过《文明》,阿诺德的《历史研究》很深奥,上册看完了,下册还在书架上吃灰。我读史的体会,拉长历史看,所有人都是尘埃,都是小人物,不管当时多轰轰烈烈,在历史面前,最终都会变得渺小,所以作为个人,可以努力追求自己的愿望,但也知止,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意义的,日光之下,真的并无新事。
由于平日里喜欢研究理财,或者说作为一个资深韭菜,投资类的书占了我读过的书里面很大一部分,比较偏爱中信出版社的书,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林奇的,到达里奥苏世民以及国内的比较受大家认可的,我应该都读过。经济史读了不少,对华尔街金融史,1929年大萧条,08年金融危机有过认真地了解。沃克尔,格林斯潘,伯南克的传记我都看过,国内的吴晓波的书我也很喜欢,事实上读哲和看心理学也和投资有关。个人理解想做好投资,人要有好的格局,看大势者往往更容易有好的投资结果。投资的本质往往在于个人的认知能力,投资的结果是对认知的变现,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说,通过读书,方方面面地改变了我,我也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个小人物,我接触到的爱读书的人,大体上和我的心得体会,应该是近似的。
及至读多了,作为一个城市普通打工人,闲暇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慢慢的也有了一些想写的冲动。大体上喜欢读书的,文字表达能力往往也比较好,反过来又可以促使人去读书,我的理解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写作和读书,本质上都是对文字的运用和理解,本质上是思想的交流和共鸣,热爱文字的人,也往往是爱思考的人,也容易把人从低级趣味当中摆脱出来,所以写作和读书在我看来自然都是很好的事,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既然写作和读书有这么大的作用和意义,决定了文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文字工作者,他应该清楚他自己写的是什么,对别人有什么影响和帮助,这些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其本质是要意识到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们在使用和利用他的时候,要有敬畏心,好的文字安慰人,坏的文字教唆人,自然要慎重。
以上这些是我的个人体会和理解,可能有不当的,但应该是比较真诚的。
这里也说下题外话,知道简书是前不久的事,很感恩,感恩这里有这么多同我一样渴望用文字表达的人,每每看到干净纯粹优美的文字,我也很渴望也羡慕,但我觉得无论怎样,表达是种欲望,无论好坏,喜欢写本身就是好的,积极的。这是个集体意识和我个人意识能产生共鸣的地方,我喜欢这样的地方,也愿我自己可以写出能造就人而不是给人带去坏处的文字,这也是我要努力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