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没有任何事情打扰的假期,老板选择留在帝都好好休息,期间跟着建筑设计师朋友解锁了北京国际设计周什刹海站,在胡同里兜兜转转,寻觅那些不同主题的设计展。一天下来甚是有趣,所以第二天又转而去解锁了大栅栏和天桥站。
这三个地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胡同展,作为胡同迷的老板实在是不能不爱。接下来,跟老板一起去看看那些让人着迷的小确幸吧~
遇见什刹海-院落共生的城市家园
什刹海会场以“遇见什刹海2017-院落共生的城市家园”为主题,通过“院落共生”、“生态生活”、“智享互联”、“情境品游”、“什刹海漫生活”五大版块内容,向公众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什刹海。
一共有18个展点,散落在什刹海片区的胡同里,老板和朋友走完了其中15个,一天下来竟然达到了三万多步,可见北京的胡同之多而密。
记得东煤厂胡同16号的书塔计划体验,主办方设计的公益项目,每卖出去一张明信片,即给大凉山的孩子捐赠一元钱;记得在乐春坊5号的生态农夫体验,店主辞职后在顺义种绿色蔬菜,开创自己的品牌;记得柳荫街2号的院落民宿体验,隐海这个品牌的空间设计也是文艺至极,尤其在大红罗南巷16号也有一处他家的民宿设计,蓝色印染布艺和猫王收音机都祭出来了,整个房间色调也是温馨明亮宛若婚房,美到不行。看管那里的大爷说,等设计周结束后,那里就开始对外出租了,一晚2000元,呃~~现阶段老板看看就好······
小插曲
老板和朋友在逛完大红罗南巷16号后,想去附近的西什库教堂看一看,找了半天发现地图上都没有显示门在哪里,后来问保安,得知教堂区域在修葺~~感觉这座教堂蛮有趣的,因为在它的两侧对称有中式亭子,大概是因为建于清代,必须来个“中西合璧”。
没去成教堂,老板和朋友登了景山,回程路上,在景山西街凹了一把造型,老板跟朋友开玩笑说:“此处自带BGM,《北京北京》。”
大栅栏设计社区
大栅栏站的活动可谓异彩纷呈,主展以“安住”、“安筑”、“安驻”为主题,将近百个展点分散在煤市街西侧的胡同群里,老板之前只逛过这里的杨梅竹斜街,这次从前门西河沿街开始,一路走走停停到珠市口西大街,跨过了数十条胡同,逛得酣畅淋漓。
展点里有胡同小馆、有社区活动场地,还有专门为本次设计周搭建的主题展馆。跟着展览逛胡同的好处是,以前没机会进去的院子,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得参观了,感慨胡同里确实人员密度极大,小院里大都住了几户人家~
老板今天走过的很多胡同隶属于“八大胡同”,可以看出,与什刹海确实是两个风格,这边的建筑风格以及遗迹遗址,特色更鲜明,偏晚清风格。在清朝时,这里妓院云集,戏班子也多选择在这里下榻,是古时候灯红酒绿之地。
现在看过去,一排红色都是鲜艳的五星红旗。
大栅栏站的设计展,在煤市街东侧还有一部分,主题多为创意生活,各类印染布艺、笔墨纸砚、设计师款家居挂饰等,分分钟给人种草。
小插曲
胡同里的人有点热情,老板在走走停停时,几次看到一位穿着睡衣在胡同里溜达的大姐,她叫住老板:“小姐,你在找什么呢,看你走了好几圈了?”。老板扬了扬手里的地图,说自己在看展,大姐指了指旁边的展点,说就在这呢,也是可爱。
后来在延寿街北口,看到一间一个人的剧场:魁德社。拍照片时,虚掩着的门后面出现一双满是皱纹的手,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对门口的我们说:进来吧,免费参观,免费拍照片。
老板查了一下,这位老人就是单弦艺人于小章,也是这里的老板。身世也是满满的故事,爷爷是曲艺十老之一于德魁,一手创办了魁德社,父亲是“单弦圣手”于少章,也算小有名气。而老人这一辈,到现在只剩下这一间小小的胡同剧场,没有可以传授的徒弟,儿子早已另谋他职。不过单弦已进入国家非遗名录,一级演员张蕴华是传承人。老人的魁德社,我相信更多的是自己对手艺的坚守~
天桥艺生活
天桥艺生活,以演艺生活设计、非遗生活设计和社区生活设计为活动主题,南起天桥艺术中心,北至湖广会馆,其间散落了9个展点。
老板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桥·忆巷”主题,对胡同进行改造,便民而又富于艺术性。包含在这个主题里的5个展点,主办发提供了集印章送徽章的小礼物,可惜老板去得比较晚,徽章送完了,不过拿着盖有不同印章的小画册,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记得从储子营胡同到赵锥子胡同的拐角处,遇到一位老奶奶在家门口躺椅上午睡,头顶上是自家搭的竹棚,丝瓜等枝蔓缠绕,感觉十分祥和。
一些观察
VR、MR等新技术的应用:老板是做新技术产品运营的,在这次设计周看展过程中,看到了什刹海展区提供的VR(虚拟现实)看老胡同服务,看到了大栅栏展区提供的MR(混合虚实)地图指引服务,而朋友也说之前为甲方公司提供VR建模等服务,建筑设计和新技术的结合,也正走在拓宽应用领域的路上。
营销可以很高逼格:在大栅栏的劝业场看创意生活时,有一个名为“秩序的本质”的展点,内容是渔民们手工编织的展现自然循环规律的工艺品,重点是,最后一环展示了某品牌电器使用来自自然的原材料烹饪出美食佳肴,真“艺术广告”。
共享胡同空间:依然是在劝业场,“我的西城宜居创想”主题展点中,规划师们通过对胡同的走访调研,结合热力图等技术手段统计,拿出了改造方案,促使被闲置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共享”的概念真的是无处不在,虽然有的并非真“共享”,比如现在被很多胡同禁行的共享单车~不过胡同空间这部分,倒是有点意思。
写在最后
生活在一座城市,总有美好的、未知的事物在等着你去探索发现,等着你去感受提炼。
于老板而言,走街串巷的过程就是收集“食材”的过程,可用于生活,可用于工作,加上自己的思考调味,就是一份美味佳肴。
有时间,出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