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凡人小事”
---七下第三单元阅读
温儒敏老师说: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统编语文七下第三单元的阅读主题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阿长、老王、父亲、卖油翁.....这些人平凡且有弱点,可在他们身上又时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如何让自己和学生在阅读这些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文章时有所收获?我想采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首先,在教读过程中师生合作明确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围绕“凡人小事”“细节”这两个关键词,安排了阅读、写作两大模块。阅读部分选取了古今作者创作的写人散文、小说和寓言故事三种文体,在众多文体中,这三种文体是最能凸显细节描写。“名著导读”选取的是老舍先生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人物是社会最底层老百姓,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细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作批注。“课外诗词诵读”选取的是王维《竹里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岑参《逢入京使》与韩愈《晚春》四首诗作。这一单元编选精心细致,古今佳作关注到不同体裁,从知识分类而言,属于显性知识;内容方面都是“凡人小事”,是芸芸众生中你我他,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所选内容兼顾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形式与内容契合、显性与隐性交融,构建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确定了单元知识结构,紧接着就是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课标明确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从横向内容来看,单元教学目标必须从信息、世界、思维、审美四方面进行设计,且这四方面不是割裂而是融为一体的,是在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的实践过程中习得与熏染的。同时,从纵向层级来看,单元教学目标还需注意与前后单元的联系,考虑其在本册书中的位置。
阅读这四篇写人叙事的作品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在阅读欣赏中的差异性,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获得阅读欣赏叙事作品的经验和方法,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自读《台阶》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将教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这一篇课文中。比如,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发现小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同时,可以通过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阅读,来训练并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辨证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直线型学科不同,属于螺旋上升型,这就意味着很多知识点需要循环往复,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温故中知新,在小试牛刀独立阅读中产生自己独有的阅读经验。课外阅读是检验课内阅读教学效果的一把尺。一开学就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骆驼祥子》中。要求做旁批,并勾画好词好句。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他们真正做到了“好好读上一本书,细细读一本好书。三月底设计了一节读书分享课,让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自己所思所想,分享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 最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你是祥子会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有的同学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那个时代,祥子这样的人不可能有一条更好的出路。如果我是祥子,想要有条好出路,就推翻那个黑暗的社会!
本单元阅读主题是“凡人小事”,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理解。无论是主题还是表现手法,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而言都不陌生。在连续的课时目标实践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单元知识结构。强调单元阅读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单元内部、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中也重视课堂教学的浑然一体、前后勾连,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中构建内化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阅读、写作、交流等各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热情,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