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舌尖3》在人们的期盼之中拉开序幕。大年初四,年味十足。对待这样一道美食大餐,相信很多人看了预告片后,便早早守着电视迎接《舌尖3》的开播。有人就曾打趣到,看舌尖是要配一碗白饭的,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舌尖3》第一集所讲的就是跟食物有关的器。铁锅、菜刀、瓷器等等。其后主题依次为“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 《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表示,这一季节目从制作之初就确定,“食物、人物和文化,一个都不能少”,希望探索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不禁要问,一集仅为50分钟的片子能容得下这么多东西吗?
然而《舌尖3》自开播以来,怒其不争的声音便不绝于耳。《舌尖1》和《舌尖2》豆瓣评分分别为9.3和8.4,《舌尖3》开播以来评分每况愈下,高开低走。豆瓣评分截止今日仅为4.8分,让人大失所望。对比前两季,《舌尖3》显得如此的落寞。《舌尖3》为什么变成这样,人们不禁要问。
到网上搜索《舌尖3》,赫然发现导演换成了刘鸿彦。众所周知,陈晓卿是《舌尖1》和《舌尖2》的总导演。2011年1月1日,央视纪录片频道正式上线,频道总监刘文和副总监陈晓卿一直想“搞点事情”,后者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美食专栏作家,考虑到大多数纪录片的题材都是人文、历史类型,陈晓卿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提出了《舌尖上的中国》企划案。
可是由于事务繁忙,陈晓卿便决定由任长箴全权负责,进行拍摄,这些在关于任长箴的一篇采访报道中也有所体现。在陈晓卿找到任长箴之时,任便一口答应,也没有提及酬劳。这是种纯粹,纯粹的友善以及对于纪录片的热爱。在擢升执行总导演之后,她对节目框架进行调整,启用全新的团队,拉来了科技苑的主编杨晓清、《人物》的编导张铭欢,以及马羽洁。这是一个东拼西凑的团队,却拥有专注的精神,想要把央视纪录频道给做出来,这应该是日后舌尖成功的原因之一。
《舌尖1》和《舌尖2》在讲故事上更为优渥,看舌尖并非纯粹的观赏大江南北的美食。这种美食是通过辛勤劳动以及各种技法得来的。我们看起来倍感亲切,著名高考学校-毛坦厂中学,还没到放学时间,家长们便将学校门口围的水泄不通只盼望将手里的饭早早给到孩子手里,餐盒里总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这跟平常我们吃到的一样却又不一样。
我们在《舌尖2》看到哥哥为弟弟筹集学费上山找灵芝、草药,爬上数十米之高的大树彩野蜂蜜。而再看《舌尖3》,一份炒醋白菜要花打四门的技巧,不知道这样炒出来的醋白菜跟在家大火一开,翻炒几下的醋白菜有什么不同,当然了技法还是重要的,当白菜段下锅之时,火花四冒,看的人都会被惊呆了吧。
在知乎上更有网友评论,同样是豆腐,《舌尖1》里从磨豆子,煮豆浆,点酸水,成型切块长毛 再到煎毛豆腐,抹辣椒,用筷子夹断。毛豆腐真算不上美味,顶多算特色小吃,但是食物的细节体现了情感。这样的故事我爱听,我想知道想了解毛豆腐作坊,古今的传承和时代的冲突皆在其中。
在前两季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食物是由人精心制作而成,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养蜂夫妇的路菜更是蕴含了乡愁、查干湖里捞起的肥鱼被咕嘟咕嘟的炖在铁锅里,大年三十一桌全鱼宴是对新年的祝愿,期盼来年年年有余。当留守儿童哭诉着请求妈妈不要离开之时,相信很多人也深有感触,会兀自的落泪。还有茂荣和圣武每年要出门7个月,挖藕是他们的职业,在冰冷的泥水摸爬滚打换得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他们喜欢天气寒冷,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在《舌尖3》里面的文案也足以让人恼火,一句句都是冰冷的台词,没有家长里短的温暖。剧情没火,铁锅倒是火的一塌糊涂,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还出现了常识错误,鲈鱼品种都搞错了、还有自制中药口红的、草药炖猪脚,槽点之多,导演们怕是难逃其责。
《舌尖3》从目前来看已经扑街。
在我看来,最好吃的事物是能让你心灵慰藉的事物,不是什么巧夺天工的技法得来的。心之向往,再普通的食物都会是珍馐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