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忽略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1
我们都知道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根据重要性和紧迫度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将个人的事务划分成了重要且紧急、重要且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象限。我们经常根据这个管理法则对我们的个人时间进行管理。
我们在使用这个时间管理方法的时候发现,那些忙碌的人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务上,这样的事务往往截至日期非常明确,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奋力赶工。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往往指那些临近日期的日常琐事,也会花去了我们一部分时间去处理。而对于那些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很好办,我们基本上可以不用花时间去处理就行了。
但是对于那些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务来说,在我们忙碌起来的时候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略。这样的事务包括工作之外的读书学习,运动健康,亲子教育,储蓄理财,陪伴父母等等方面。这样的事务重要吗?的确对每个人或家庭都非常重要,但是这些事紧急吗?确实不着急,今天做也行,明天开始也不晚,大后天做好像也不会耽误什么。就这样我们一推再推,越是繁忙的人,越容易忽略这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务,也就是永远都能往后推的事情。
随着现代生活的高节奏发展,大家变得越来越忙碌,你总是在一刻不停处理和应对那些紧急的事务。而不紧急的重要事务总是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忙碌了一整年下来发现又忘记了做那些重要且不紧急的事,于是下一年对自己说一定要多花点时间用在上面,可是,下一年一旦忙碌起来又重复了上一年的状况。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毫无察觉地陷入这种短视行为,比如,明明很重要的事,但是由于时间上不着急,总被我们一推再推,总觉着时间还多,不着急。读书学习这件事对于很多人就是如此,明明知道很重要,一旦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忙碌,就会给自己足够多的理由,没有时间读书。而大家都知道,读书学习不仅有利于工作,而且对于个人成长更是百利无一害,读书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许多人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总腾不出来时间来做。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忽略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呢?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从更深层次给了我们上述短视行为的科学解释。首先他们认为,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当我们面临稀缺时,就会产生稀缺心态,产生稀缺心态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这也就导致了书中提到的“管窥之见”,即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我们太过专注的时候,那些存在“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和忽略了。我们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个叫“带宽”的话,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事实上,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忙碌人的总是在救火,结果是变得更加忙碌。稀缺导致的短视行为其实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生活中我们总会把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情一拖再拖,比如文章前面说的学习和健康等。储蓄理财其实对于穷人改变生活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复利的作用,知道储蓄很重要,但是在金钱稀缺的心态影响下,总是更多的顾着眼前,不去为未来多着想一点。我们总是在重要且紧急和不重要但紧急的事物上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导致很多不紧急的长远规划的重要事务永远往后推。
稀缺心态造成的“管窥之见”使那些忙碌的人无暇顾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们发现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还有一些特征也是造成我们容易忽视它的原因。
一是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不紧急的那些重要事务,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既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那么就意味着什么时候做都可以。也就给了自己推延的理由和借口。为什么公司交给你的重要事务你能够去做呢,因为公司交给你的每一个重要事情都是有截止日期的,并且这个日期十分明确。包括像业绩考核,销量提升,客户增长或者年终总结报告等这些重要的事务,都是有时间期限的。在这个时间期限内,意味着你必须完成,必须去做。
二是没有监督和检查
生活中那些对于我们来说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这些事往往不会有监督和检查。比如读书学习,没人管你看不看书,看到什么程度,全靠自律。当然锻炼身体、储蓄等其他重要的事也是如此,不会有人监督和检查。对于一件事情来说,凡是没有监督和检查,我们就容易拖延吗,并不是每个人的都能够做到高度自律去完成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三是,没有惩罚
生活中我们举例的那些重要但不紧急事务如果你不去做也不会有别人给你惩罚。没有惩罚就不会着急,也不会有压力,自然就容易造成我们的忽视。
为什么你的公司交给你的重要的事情就能够完成呢,因为不仅明确的时间限制,还有有监督检查,经理经常会问进度,每天还要开早会回报情况。重要的是,如果你完不成还会有惩罚。必须业绩完不成扣奖金,项目推进不利可能丢掉职务,老完不成公司交代的事务,公司可以直接辞退你。所以,你会将那些重要但紧急的事做好。
3
以上就是我们对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的原因分析。
原因是知道了,但是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的应对呢?让我们不再忽视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务呢?
留出余闲
对于那些由于稀缺心态造成短视行为,《稀缺》的作者也给了我们应对方案。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稀缺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指出,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就是说我们一定留出一定的余闲来应对稀缺。要在富足与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例如在我们富足的时候提前做好储蓄,以应对未来的稀缺。同时我们还要将管子视野之外的重要事务拉到管子中,就会减少稀缺的影响。在安排各种事务时,我们一定要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安排进计划,留有一定的时间。
设定期限,将长期目标分解
我们要将那些没有时间限制的重要的事变成有时间限制的事,为其设定期限。例如,长期需要完成的重要的事我们可以将其分解,设立阶段性目标。比如读书学习,这是一辈子的事,没什么时间限制,那么我们可以分解成年度学习目标,每年阅读多少本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必须完成。
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但是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之后又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获得冠军。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时,他总是说“用智慧战胜对手”,而大家却不得其解。
后来在他的自传中才解开了所谓“智慧”的谜底。他在每次比赛之前,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物画下来,比如银行、大树、红房子等一直画到终点。一旦比赛开始后,就会向一个一个标志物目标冲刺,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跑完了。他说,如果不将赛程分解,只把终点作为目标跑不了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容易被漫长的路程给吓到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或不断往后拖延,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和目标离我们较远,如果先将长期目标一点点分解,虽然每次得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但一次又一次的积累,最终总会获取了圆满的成功,达成长期的目标。
创造有效的监督环境
当你想做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时,学会给自己创造有效的监督环境,能够定期提醒你坚持做下去。现代高节奏的生活和变化使大家变得越来越浮躁,许多人都有拖延症问题。因此单靠自己的自律有时候不会太有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总是在朋友圈发各种打卡多少天的信息,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创造一个大家监督的环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是“公众承诺”,在公众面前大胆讲出自己目标,比如减肥,读书等,然后可以让大家监督完成状况,逼迫自己全力以赴兑现承诺。
认识一个做演讲和声音培训的讲师,他就经常使用公众承诺的方法,让大家和学员监督。他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发自己的进度和完成状况,包括每天阅读10页书,每天坚持5公里跑等,如果有哪一天没有完成大家指出会奖励200元。这样的措施对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即使工作再忙也没有忽略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还有一个可以促进监督的措施是成立互助或交流小组,定期大家举办线上线下交流,互相监督互相进步。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种读书会活动,就起到了互助进步,互相监督的作用。如果单靠自己可能坚持的时间不会太长。
设立让你感到痛的惩罚举措
有了监督和检查是重要的一步,但是还要有惩罚措施效果才能更好。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惩罚措施要让你感到痛才有效。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培训讲师一样,除了做出公众承诺外,还加上了惩罚措施,如果哪一天没有完成就给第一个揭发的人200元奖励。在他执行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那么一两次每完成,结果他真的兑现了奖励,同时也提醒了自己,后面的完成效果就很好。
如果惩罚措施不痛不痒,你就会无所谓。这和公司的制度也是一样的道理。身边有个公司永远都解决不了员工迟到的问题,就是因为惩罚力度太小,起不到作用,员工无所谓。如果你规定一个月迟到三次就直接辞退,可能立马就不会有人迟到。
学会自己奖励自己
当然了,完不成要有惩罚,完成了也要有奖励,只有定期给予自己奖励才能增加自己的动力。做那些读书、运动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时,没有人监督和时间限制,要学会在执行的过程中阶段性的奖励自己,犒劳自己。有研究表明,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正向驱动会带来更好更长久的激励效果。
生活应该充满乐趣,每当自己成长进步取得阶段性成绩的时候就应该奖励自己一下,比如去一个自己早就想去的地方旅游一次,或者是大餐一顿,也可以是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礼物等。有时候奖励不在大小,关键是自己喜欢最重要。
4
说了那么多应对措施,其实根本还在于自己对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的重要性认知。只有你从根本上认知到这件事对你的意义和价值,你才会主动采取行动,而不是时常忽略。你的最终的自驱力来自你的认知和内心,而不是外在因素。当你的自驱力和欲望很强劲,即使工作和生活再忙碌,你也会将其拉入你的视野管道中,挤时间去做。
深刻的认知产生强大的自驱力,强大的自驱力就是强大的自控力。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既要专注当下,又要考虑长远。既知道那么多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