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一个如投石惊扰了浮萍,飞鸟惊扰了清梦,在红尘里留下一抹望尘莫及的剪影的女子,垓下舞剑,为情自刎,香消玉损前的那一回眸,目光似水含情,揉碎了霸王的心,留下一曲霸王别姬,千载悠悠听者心碎。这样的女子,是历史里一朵开不败的花,哀丽而传奇,传奇而缥缈,越爱她越想了解她,越了解她却越不得不疑惑——虞姬这个女子,真的存在吗?
虞姬初登历史舞台,是在西汉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里,作为一部杂史,在众多史书里,它并不起眼,可在这部书里第一次记载了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不过,书里并没有交代虞姬的结局,更没有写到虞姬最后是自刎而亡,等到司马迁写《史记》时,虞姬第二次被写入史书,不过由于司马迁在写历史时,写虞姬项羽,是参考了《楚汉春秋》一书,所以,司马迁笔下也没有详细的,明确的记载虞姬的结局。虞姬的结局是一个谜,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个谜,她的出生,来历,甚至是她的名字,在史书都没有一个定论,关于她的一切,前面都有会先说两个字——传闻,她从传闻里来,又在传闻里离开,如烟散在历史里。
当然,生平不详并不能全盘否定虞姬存在历史,毕竟正史里大多数笔墨记载的都是王侯将相,英雄男儿等等,女子总是不被重视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回答,虞姬到底存不存在历史一说,是存在争议的,而且这个争议是解不开的,如同走进了死胡同,然而,庆幸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细读历史,对比《楚汉春秋》和《史记》关于虞姬和项羽的故事里,有一个小细节却能够回答问题,而这个细节,就是一首诗。
《史记》原文里,关于虞姬项羽的记载如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这和《楚汉春秋》里的记载大同小异,而这“异”就在“美人和之”里,司马迁没有写出虞姬究竟和歌,和的是什么,而陆贾则明确写出来了——“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虞姬的和歌忽略不敢写?答案很简单,司马迁知道,虞姬的和歌可能并不存在。如此成熟的五言律诗,并不可能在汉出出现,而且还是出自一个女子口中,虞姬不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子,项羽更没有闲情逸致去教她读书作诗,她如果要有特长,也应该是弹琴跳舞,而绝不会是作诗。
既然诗是存在疑问的,那么虞姬这个人呢?她会不会也并不存在?如果她并不存在,为什么还有人去记载她?
答案很简单,虞姬是不存在的,但是项羽是存在的。不仅存在,还拥有一大批怀念他,敬重他的人民,诚然,项羽不是帝王之材,可他有大将之风,曾是天底下无数男儿心中的英雄,与此同时,他英姿雄发,男儿意气的模样,也入了无数女子的梦,一代枭雄乌江河畔自刎,是一出天地同哀的悲剧。当一个人消失了,可他的生平事迹却没有随风而逝,反而被人一直铭记,一直流传时,久而久之,真实里自然也会增添一些传奇色彩,人们对项羽的怀念里带着遗憾,可历史无法改写,于是就给了这位将军的一生加上了一位同生共死的美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仿佛这样,这位悲剧英雄的一生,就不再那么令人叹息,他的形象也在这样的爱情里高大起来,铁汉柔情,将军红颜,是永远经典的故事不是吗?
除了从史书推测里以外,虞姬的存在从现实出发也是说不过去的。第一,项羽行军打仗,身边带着一个女子,似乎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是需要人照顾,项羽也不可能长年只要这一个人来服侍;第二,如果虞姬真的存在,她和项羽又恩爱有加,何以项羽无后?项羽是什么样的性格?一代霸王,豪气冲天,天不怕地不怕,哪怕是乱世之中,倘若虞姬怀有身孕,他也必定认为自己能护母子周全,可虞姬追随他多年,并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
霸王别姬是经典的故事,可这个故事里的生离死别,荡气回肠,都仅仅只是故事里的而已,令人叹息也好,心碎也罢,终究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虚无,所以一碰就碎,就像虞姬,她永远带着与人相隔的朦胧美,神秘美,看不清走不进,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