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需要做一些限制和说明:这不是我的自我表扬也不是自我批评,只是我对自己说的一些“好听的”。
真诚地面对自己殊为不易――或许你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但未必能坦诚的面对自己,我也不例外。
为了避免成为一片自我检讨和自怨自艾的反鸡汤,我不打算在下面讨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相反,我想谈谈自己哪里做的还不错,值得继续保持和发扬,做自我表扬但不自自傲自吹;-)。并尽量在最后不出现“但是”之类的转折词。
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我自我感觉一般,中不溜吧。挣钱不多勉强够花这一点目前亟待解决。
曾经自我介绍说自己爱好广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摄影,毛笔字,画画,都能来几下。拿起笛子箫来,会吹个满江红。
对啥新奇特都有兴趣,兴趣一来,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看木工装修,自己用废木方做了一个卯榫结构的鞋凳。随后玩红木,自己做木戒指手镯,无事牌。掺杂迷文玩皮具,自己做旅行者笔记本,自己种草里金小葫芦,做葫芦烙画,结果画工问题辗转又回到手绘上,开始练白描人物,禅绕画。
领导评论道:我都害怕你的兴趣一来:)
最后说起码字(这是王朔的话),其实并不算是近几年我的兴趣所在。学生时代,大家都写过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并无益于生计或世道人心。毕业后,随着工作变化,大部时间面对pc,也没有什么倾诉的欲望。再往后就是手机的铺天盖地,阅读、感悟、生活,都被这个东西切割的支离破碎。日常零零散散地写下几段文字,散乱而不成体系,我也并不认可这样的写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讲述和记录的渴望愈发强烈。当然我很担心这动机是对做不到雁过留声的恐惧。
最后的一根稻草来自于十几天前。睡梦中电话响了:凌晨四点,老家,心立马揪起来了。果然,老家一位长辈去世了。在摆桌、接待的大院子里,几位爷爷奶奶长辈们凑成一圈,说话。昔日洪亮开朗的谈笑现在都透着平静淡漠,话题都是这那的不舒服,邻村xxx得了什么病,谁谁谁没了,你有没有出去钓鱼?咳,这一春,光顾着长病了。
在旁边听了许久,我突然发现,这些长辈们我几乎也都是数年未见得了。,年节时回老家也大多是匆匆一趟。面对他们,除了是长辈这层身份之外,我几乎对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见没见过传说中的鬼子,伪军,国民党?他们什么学历?有什么特长吗?有什么特殊经历没?
中午开席,人手不够,我也下场帮忙传菜。看出去一桌桌,满院子都是花白的头发,见不到30以下的年轻人――早些年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十八九,20上下的小伙子们传菜帮忙――村子也正在老去。
我在想,本来,我可以直接听到亲历者们的鲜活感触,讲述。而当他们老去,我就无可避免的地永远失去了一段鲜活真切的体味和气息。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我所迷惑的和所见所闻记下来,付诸文字或音像资料。可以此传递给我的孩子,让他们更直接,生动的体会,而不仅仅是印刷在课本上的铅字。同时,明白自己所来有自,每个人都有根,有自己可以追溯的依靠。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是最草根的一个人的历史。
上面谈到了写作的起因,爱好无非如此,随兴即起。我所说的记录和传递却是非以事业心态不能成者。这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坚持。有所担心才入了写作群,抱的就是借助群好,砥砺督促的想法。所谓“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盖大概可比喻一二。
写来写去,字数是早就超了,反而有点刹不住车了话题也不知偏到哪去了。第一天的文字随兴所至,大致如是。并立此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