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老师需要提前进行实验预做,课本上选用的是小木块的叠加,那小木块的形状是否规整,叠加的方式等都会影响斜面的搭建,长木板与小木块的接触点决定了斜面是否稳定等等问题,因此这个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指导的工程问题,可以选用教材上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实验材料的创新,保证上课的实验效果。选择合适的斜面以及调整支架的高度;
(2)经过前面实验的经验,也就是说在前一个实验的结论引导,要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第二次实验就需要有根据的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在此之前,教师需要自行设计实验记录单,保证学生的实验及观察的时间;
第5课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对于轨道的材质,坡度以及长度,需要教师反复尝试,考虑到实际情况,小球的选择也很重要,速度差异应该还是不需要太大;
(2)先进行两个轨道的实验,类似聚焦环节的跑步比赛,统一起点,统一终点,不同轨道的比赛。怎样才知道运动的快慢,是否可以将探究1与探究2活动顺序进行调换?通过实验,学生大概能够清楚,统一起点,先到达终点的“跑”的比较快,如果先进行探究1,学生会不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在探究二时也想到要去计算运动时间,从目测谁先到达终点来判断运动快慢,这是定性,再到通过运动时间来判断运动快慢,这是定量,有一个递进的过程。
(3)对于探究一,上面是这些动物在100米内运动的时间,不需要涉及数学意义上“速度”计算,学生能“利用数据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即可,比较不计算。
(4)探究3强调的学生的观察与记录,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要强化学习小组的分工与合作,适当的出示实验提示,比如发令员的口令,所站的位置等等,对于秒表的选择有些疑问,平时用的秒表精确度都比较高,是否可以选择精确度较小的,比如精确到秒的就可以,还有要操作简单一些,方便学生的记录与比较。
第6课 比较相同时间内的快慢
(1)本节课涉及到2个室外的实验,对老师的课堂组织以及两个室外活动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是否可以将全班分组同时进行两个活动,或者选择其中一个活动由一个小组演示/提前录制好微课搭配教学。
(2)这节课对于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也比较多,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可能还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具体操作要在实际教学中慢慢完善修正。
(3)不需要给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日常生活中降到的“速度快,速度慢”指的是瞬时速度,但距离除以时间算出来的是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