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在正面管教家长课上,我经历了一次先“疯”后“哭”的难忘经历。
“体验错误”这个环节中,茜若老师让我和学友威廉做一个小游戏:互相报数“一二三”,报到二时打响指,报到三时拍手,一开始做时,我们常会做错,错的一刹那,挺难为情的。后来,老师要求我们:只要错了就一起举起双手,大喊:“耶”!
本来错了,本能反应会羞愧,这下好了,一错就欢呼——我们俩天性解放了,就像两个天真的小疯子一样,只要错了就欢呼,欢呼了N次,笑得腮帮子都疼了。
后来,老师让我们坐下来,细细回忆小时候犯过的一个错——至今让你记忆犹新的那种错。想着说着,又听着威廉的回忆,我没能控制住,掉下了眼泪……
威廉说,小时候在一个大夏天里放牛,把家里唯一的一头黄牛带到河边拴好,自己和弟弟就跑去山上玩了,完全忘记了下午两点左右,太阳最猛时,一定要把牛赶到河里。结果到了晚上才想起来,那头牛已经被晒得中暑瘫倒了。一头黄牛,在九十年代初期,对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价值巨大,威廉当然明白,因此自己也吓坏了。
第二天牛已经奄奄一息,为了及时弥补损失,大人们并没有马上处罚他们,只是赶紧张罗着,先把牛杀了、卖了。但是,晚上,他和弟弟睡到半夜,妈妈却来找他们算帐了——她拿着棍子、掀开被子,毫不客气地把他和弟弟狠狠地痛打了一顿——痛到什么程度?痛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来,仍然浑身发抖!
我的回忆,和威廉经历了一样深深的恐惧,但和威廉不同的是,我的恐惧感最后变为了深深的安全感。
那是我大约七八岁时,快过年了,别人送给我们一些柿饼——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孩子们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什么像样的零食,香甜的柿饼无疑是美味中的美味了。
那天,爸爸把柿饼拿到家里来时,已经快十点了,我和姐姐已经睡下了,但我还没睡着,朦胧中听到父母在讨论:“这些柿饼真的不错,我们留着过年时做个菜吧,今年过年正好要轮到我们家请一次客。”——老家有把柿饼油炸后做菜的习惯,那是席上的一道硬菜,早年间如果席上有此菜,做东的人家还是挺有面子的。
父母接着商量:怕柿饼被孩子们偷吃了,就放在一个废弃不用的大号旧水壶里藏着吧,密封好,应该也不会坏……于是,就把柿饼藏在水壶里,再塞进了矮柜的最底层。
自从知道父母把那些柿饼藏哪儿了之后,我就没法控制自己的馋虫了——尽管心里很明白,这东西是过年摆宴席时必须的,不能动,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不想办法去偷出来吃。就这样,只要家里没人,我就偷偷地把那个旧水壶打开,捏出两三个柿饼来一饱口福,一开始,心想就偷一两次,可能父母也看不出来,没想到后来吃上瘾了,天天想去偷些来吃,偷了无数次之后,终于有一天,把柿饼全给偷吃完了。
快过年了,摆酒席之前的那天夜里,睡在自己房间床上的我,做贼心虚地竖起耳朵,听父母在外间商量第二天的菜单。他们说着说着,突然提到了那一壶柿饼——当时我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似乎马上就要跳出来了,满心的后悔涌了上来,像一只黑色的大披风一样猛地罩住了我全身……
终于,爸爸把水壶拿出来了,他诧异地问:“怎么全没了?”没等妈妈搭话,我鬼使神差地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连棉袄也忘了披,赶紧跑到父母身边,低着头“认罪”:“是我——偷——吃的,太想吃了,就偷拿了。”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父母虽然对“柿饼没了”这件事确实很失望,但是他们居然都没有打骂我,而是一起责怪我:“知道了知道了,你快回床上去,等下感冒了……”爸爸还开玩笑地说:“小毛你是老鼠精啊,一壶都给你拨拉拨拉吃完了啊……”
再回到床上睡觉,过了很久,我听见妈妈小声地对爸爸说:“唉,看我们这日子过得,孩子想吃点好吃的都没有……说好了啊,明天,孩子起来了,咱也不能再怪她了……”把头埋进被窝里的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妈妈,是1997年因病去世的,到今年正好二十年了。可是,那年她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我躺在床上猜想到的她的表情),至今仍鲜活地印现在我心上。
……
分享完了自己的童年“犯错”的经历,我们都发现原来原生家庭对待孩子的“犯错”处理,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威廉难过地说,如果自己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自己现在有时要向才两岁多的女儿发火,原来只是因为小时候被惩罚的阴影一直留在心头,没有消散,在自己批评孩子时,不自觉地也COPY了母亲的教育方式。
而我,心里涌上的是满满的感恩——打小,我不算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记忆中母亲是从来没有向我动过手,父亲也仅是在一次盛怒之下打过我一巴掌,但这一巴掌却让他老人家一直记得,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提起当时情景,他还是悔恨不已。
其实,在我儿时成长的年代和环境里,完全不打孩子的家长几乎是没有的,在生活的重压下,父母们都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这一点,尤其令我感恩。
我突然想到,假若那一天,威廉的母亲,不是痛打孩子一顿,尤其不是在孩子入睡后痛打,而是换个时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说这件事,会怎么样?而我的父母,如果没那么平静,而是将我暴打一顿,又会怎样?
当我们打骂、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感觉是很差很差的,尤其是在他已经意识到犯了错的时候。当因为犯错,迎来了巨大的羞辱和不公正的对待,第一反应会是改正自己的错误吗??
威廉的母亲打孩子的这一行为,也许我们都会理解,认为她气到极致了,可是“打”这一行为本身于事无补,只是在发泄自己满腔的愤怒,加之她自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罢了。
这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行为,也许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表现,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再次出现时,它极可能伴随的,还有孩子心里汹涌的负能量,当负能量爆发时,会令你不知所措。
而我的父母对我的这次“管教”,却让我在悔恨中暗暗下定了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伤心了,他们觉得家境差,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我偷吃了全部的柿饼,实在是太不懂事了。悔恨已经完全占据了当时我幼小的心。
好的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它也是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当我们的教育,在实施的某个环节脱离了爱与关注,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时至今日,威廉说他已经不记恨母亲,还是深爱着她。我也相信威廉的母亲和我的父母一样,是深爱着自己孩子的。但是,在一次次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当父母们爱的呈现方式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他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管教自己的孩子。
威廉是幸运的,他庆幸自己懂得了这一点,以后,他会重新学做父亲,当女儿犯错时,他会努力控制情绪,换一种方式对待年幼的女儿。
我也是幸运的,我越加深刻地感受到,如果说我的女儿小高兴在个性独立、思想自由上,有那么一点点优势。我只能说,这得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是家庭里民主、宽松、愿意听小孩倾诉的氛围给了我一生的灵魂滋养,也让我愿意那样永远宽厚地对待我的孩子,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她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当错误发生时,最需要做的是:关注当下,解决问题。永远坚信:要让孩子感觉好,感觉好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做得好。这,也是直面错误的意义。
好好地对待错误,原来,它会成为最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舒展与滋养,积极向上,加速成长,开出更美好的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