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和硅谷呆了一个半月之后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归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去纽约学习是年初时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年度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北京舞蹈项目的合伙人曾经多次在纽约学习舞蹈,每每听她谈起在纽约学舞的经历时,我总是羡慕不已,也想亲身感受一下,于是下定决心去完成心中这个小梦想。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去之前还是回来之后,不少朋友对于此次之行的收获的期待似乎远远超过了我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若能因此获得新的变化和成长,那么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希望,一种“生活可以因为新的环境或者体验而得以改变”的希望。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期待,因为当我们处在困境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能让我们立刻就能改变的事情,就像很多人选择去禅修都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并常常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只要进了禅修营,就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果换做是年轻时的我,想必我也会对这次新的人生体验充满幻想,甚至会期待着它能够让我变成一个不一样的、更好的自己,但实际上,任何外在事件或者环境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有信息,而这些新的信息能否上升为改变的动因,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取决于我们自身内在的因素,例如信念、价值观,以及意志力等等,而这种影响要最终成为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成长则离不开时间的积累。因此,我们绝不会因为去了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某种短暂的经历就变得不一样,就像没有人会因为报了个课程就获得了成长,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去学习才能有所收获,也不会有人因为去了趟博物馆就变得高大上,而需要对历史和艺术有足够了解才能真正享受博物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纽约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故事。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每个身处纽约之人的必到之处。在一个没有课的周末,我满怀期待地来到了这个与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齐名的世界著名博物馆。然而,在走马观花式地看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便发现最初的兴奋感已经烟消云散,我甚至找不到一丝愉悦感,因为面对眼前这些玲琅满目的历史文物和艺术藏品,我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去欣赏。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人类文明历史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认知,也不懂任何艺术史。缺少了相关的文化积淀,再珍贵的文物和藏品对我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视觉信息,它们既没有存有相关信息的脑细胞可以去刺激,也无法被“编码”成有意义的内容而被存储到大脑中,就算看得再多,最后残留下的也仅仅只是“到此一游”的记忆。
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在说去不同的地方看看,去尝试新的体验没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不要对它们抱有过于“浪漫”的期待。它们的价值不在于能够让我们立刻得到改变和成长,而在于学习——根据获得的信息,更新我们关于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认知,以便未来做出更优的行为选择,例如,有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这次经历,我就会知道以后去博物馆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储备一些相关的知识,否则收获将甚少。事实上,我们想要拥有不同的体验其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想要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内在驱动力,然而这些经历最核心的作用不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回忆,而是让我们更好地选择自己的未来。
所以我这次去纽约和硅谷目的也是去学习,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去获取更多关于世界和自己的信息。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关于舞蹈
我在纽约学习舞蹈的学校叫Broadway Dance Center,是纽约最有名的舞蹈机构之一,那里教课的许多都是世界知名的舞蹈老师和编导。说实话,在Broadway Dance Center的学习让我有种从“井底之蛙”的世界里走出来的感觉,因为我在这里一次性看遍了包括芭蕾、爵士、现代、音乐剧、街舞、踢踏在内的所有百老汇主流舞种的编舞,也见识了什么叫顶级的老师和优秀的舞者。我总觉得,不管学的是什么,能够在学习之初就接触到最顶级的水平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只有看过了最好的,我们才会拥有不一样的眼界、目标和动力。
纽约的舞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自信,敢于自我表达,并且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多元功底。在纽约的时候,我还有幸分别采访了一位知名华人舞者和一位曾经的百老汇演员,他们不仅让我对纽约的舞者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让我了解到了百老汇背后的故事(具体访谈内容会在下期杂志中与大家分享)。纽约的舞者之所以优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并不像国内那些舞者,从小就走专业道路,忽略文化学习,事实上,他们大多都有很好的文化背景,不少人在大学主修是哲学或者心理学等等,而选择舞蹈完全是因为热爱,基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和训练,因此他们的演绎是有灵魂和思想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纽约的竞争十分激烈,他们必需保持不断学习,并参加各种顶级舞蹈大师的课程。
除了眼界的开阔,我在BDC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开始了芭蕾基本功的训练,因为我发现芭蕾基本功是所有舞者最基本的素养,很多成熟的舞者都会坚持去上芭蕾课,保持基本功训练。尽管短暂的学习时间很难让我获得显而易见的进步或者突破,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关于硅谷
在去硅谷之前,我一直把它想象成是一个高楼林立的都市,但去了之后才知道,它其实指的是旧金山湾区南部,包含了好几个城市的一段谷地,这些城市之间都很近,大概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我所住的城市Palo Alto可以算是硅谷诞生的地方,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所在地。其实,光从表面来看,硅谷这些城市和美国的其他地区没有太多差别,每个城市都有一个downtown area, 周围则是以别墅为主的住宅区。所以,想要了解硅谷的科技文化和创业精神,需要深入与当地的创业者或者投资人交流才能感受得到。
硅谷的生活远其实不如纽约的那样多姿多彩,但它的魅力也是纽约所不具备的。关于硅谷的独特之处,我觉得用我在硅谷听到的这两句话来总结在好不过了:“在硅谷,大家都不问学历,因为每个人的学历都很高”,“不要想着如何去找一份工作,想一想如何去创造一份工作”。高素质人才,绝对是硅谷最宝贵的资源。这里有世界最顶级的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创业者、以及投资人,还有把这些优秀大脑聚集在一起产生思想火花,创造商业价值的各种交流活动、咖啡馆以及孵化器。鼓励创造,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则是硅谷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在硅谷人的眼里,失败一点也不羞耻,它只是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
硅谷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这里是那些著名科技公司的大本营,Facebook、Apple、Google、Linkedin等等的总部都在这里,所以来了硅谷,少不了要去拜访一下这些公司。不过,除了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吃个免费午餐外,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以及这些公司如何吸引和激励优秀的员工,如何保持公司的灵活性等等。这些内容也都会留在下期杂志中与大家具体分享。
关于生活
回到北京后,有人问我回来后是否适应。我猜言她的言下之意是,纽约和硅谷那么好,会不会不想回来?其实,相比纽约和硅谷,北京才是让我最快乐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熟悉的环境以及可以自我掌控的生活。尽管美国的天很蓝,空气很新鲜,但若每天都是如此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特别,而对我来说,自律的生活和每天脚踏实地的进步才是我幸福的来源。
我曾经以为离开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之后最大的自由就是能够去世界各地居住,当真正过上了这种生活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呆在一个地方,过这种能够早起、运动、读书、写作,并且保持持续产出的简单生活。或许,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才是此次出行最大的收获吧。
很开心,我又回到了北京的生活!
微信公众号:susankuan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