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於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馀粟,女有馀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於子。於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弟子彭更问:后面跟着几十辆车、几百个人,从各位诸侯处获取食物,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孟子说:如果不合乎道义,人家一碗饭都不能接受;如果合乎道义,舜帝当年甚至接受了尧帝的禅让都不为过,你觉得舜帝也太过分了?
彭更说:没有,士子没有功劳却去吃人家东西,这是不对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通过交换每个人的功劳和成功来弥补自身,那么农家的粮食吃不完,妇人织的布也无法交换。你如果交换,那么木匠车匠都能从你那里获得吃的。有一个人,在家孝敬长辈,出门友爱他人,遵循先王的学说,来教育后来的读书人,却不能从你那里获得吃的。你为何尊重木工却不尊重那些践行仁义的人呢?
彭更说:工匠们的志向就是谋生,君子践行自己的学说,其目的也是为了谋生吗?
孟子说:你说人家的目的做什么?他对你有好处,你可以给他吃的就给了。你说你给他吃的,是因为他的目的还是好处?
彭更说:因为他的目的啊。
孟子说:那要是有一个人,拆了你的房子,在墙上乱画,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食物,你给不给?
彭更说:不给啊。
孟子说:那你给他食物就不是因为人家的目的,而是对你有好处。
哈哈,老夫子辩论好厉害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