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自己开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很大了,五六百人。有一次我应邀去公司跟他喝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公司里交流的这段时间,他居然事无巨细的管,小到一顿饭的安排,一个打印纸的购买都要指导别人。
聊天过程两个小时,处理事物一个半小时,我看着感觉老板真是辛苦,宽慰老板朋友真够拼,老板跟我说:
没有办法,这些事情我不上心,别人做不好。
我相信这样的话身边不少见,我身边很多主管都有类似的行为,包含曾经的我,甚至自己的父母。总感觉自己不参与,这事情就是做不好,最终就是事无巨细的参与,事无巨细的指导。
这到头就是:员工什么事情都请教,什么事情都等待批复。效率由此可知。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有个同学,他父母跟这个老板有点像,我同学已经上初中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妈妈给安排好,他妈妈对于我同学的什么事情都不放心,每次跟他出去玩,他妈妈都要跟在后面,这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同学自己不敢做主,以至于到了高中居然都无法单独住校。
老板的事情也好,同学的事情也罢,这其实都是那个所谓“不放心”的结果。
这不禁就让我追问,何谓“不放心”?
在这里的不放心,我认为就是员工的当前行动无法达到老板的预期结果造成的。
老板之所以什么事情都参与,这就说明老板心目中当前人执行是无法达到预期结果的。或者说:
老板假设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好的。老板认为达到预期结果,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所以才会事无巨细的去参与,去指导别人。
这是问题的源头。
一个公司,事情必然很多,如果老板认为所有的问题自己的方法都是最好的,这说明老板的假设出问题了。行行有状元,人人是专家,我们招的是大家的创新能力,大家的专业能力,如果老板假设所有人都不如他,那最终造成的就是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等待被动的安排,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自我驱动的团队意识,那么又将如何适配这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呢。
更为重要的是,老板一定不是万能的,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决策,老板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必然无法让自己变的聚焦。最终带来的一定是企业的最大损失。
最终我给老板提了一个建议:老板做模型和赋能,执行靠流程。
老板之所以认为其他人执行是无非达到自己预期结果,本质是还是:
老板的预期目标没有给团队对齐,最终造成的就是员工按照自己理解的目标形成的执行变形。
我建议老板更应该把公司高频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形成有效可衡量的目标模型。
一个有效到目标应该是:
可衡量的共识结果。对齐是核心,可衡量是标准。
接下来,基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就应该是团队每个环节,每个职位各司其职、自我驱动的过程。
老板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是建立授权,监督和赋能的管理模型。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投入到每个事情的细节中。
你假设了你的方法是最好的,就意味着你事无巨细的工作过程。你假设了每个人都是专家,就意味着你可以有更多的注意力逃离出来,去定义问题,去建立赛道,打造跑车的事情,则交给专家去执行了。
不同假设,就决定了你的专注程度,别人的自我驱动释放能力。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